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危机中的受众参与研究——以日本3·11强震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efar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整体结构、资源结构、区域结构都发生着巨大的转变,阶层、群体和组织的分化造成了利益的分化,各类公共危机就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而随着我国民主制度的日益完善,受众参与意识越来越强。另外,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为受众的参与提供了更多、更方便的平台,微博、论坛、博客等新媒体形式逐渐成为了网络舆论的载体。那么,受众在利用这些新媒体参与公共危机时有何特点,又将如何正确的引导受众参与到公共危机的解决和处理,本文将利用个案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把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强震做为本次研究的案例,对在此次事件中使用强国论坛和新浪微博的受众的参与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文章分析内容分为四部分,依次如下:   第一部分:对本文所涉及的概念进行界定,包括“新媒体”、“公共危机”、“受众参与”,并指出本文的研究范畴。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以日本地震为本文研究对象。在案例分析之前,首先对此次日本强震及因其引发的多方进行阶段性分析,具体包括:事件本身发展阶段、中国国内社会的联动反映阶段、中国网民参与表现阶段以及主流媒体议程发展阶段。   以日本强震为对象,分析在此次事件中,强国论坛和新浪微博的受众参与度以及受众所建构的内容。总结分析受众在利用这两种新媒体形式时表现出来的差异特点和造成的原因。   第三部分,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受众在参与过程中的表现:一、受众参与中的狂欢性;二、受众参与中的行为失范;三、受众参与中的意见领袖作用;四、受众参与中的人性化特点。   第四部分,总结受众参与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从议程设置、受众的媒介素养以及加强网络法律监管三个方面探讨正确引导受众参与的意见和建议。
其他文献
应用詹姆斯·W·凯瑞的传播仪式观观点,对广西宜州市流河乡刘三姐歌圩现状进行了田野调查。分析和梳理了刘三姐歌圩仪式的举办场地、角色分配情况,阐述了刘三姐歌圩文化与中原
伴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新媒体带来的传媒业变革,以及中国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话语权诉求,国际传播的作用日益凸显,国际新闻也愈加受到关注和重视。学者发现,国际新闻也会受到“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