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战俘去台原因探索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ilulu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鲜战争在1950年6月25日爆发到1953年7月27日结束。其中战俘问题谈判持续一年多。在战俘方面,联合国军被俘5万余人,其中美军战俘9000多人。志愿军有2.2万余人被俘(朝鲜人民军战俘另计),在谈判的后期,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为甩掉包袱,先期将志愿军1000多伤病员战俘遣返。其余的战俘,由于各方势力的妥协,最后约6000人返回祖国,1.4万余人去了台湾。在战俘遣返问题上,各方势力在“自愿遣返”或“全部遣返”原则发生对峙,从而成为朝鲜战争“久谈不决,谈打交织”的症结所在。在美苏冷战、东西方阵营的对立的国际大背景下,本应在战后就遣返回国的普通战俘却成为远东各股势力政治较量的关键一环,在各国力量的角逐下,战俘的去向问题始终贯穿整个停战谈判的全过程。本文主要分析了朝鲜战争中志愿军战俘去台的历史背景和造成这一结果的多方面原因,在整理和阅读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国内外研究著作的基础上,对志愿军战俘去台的整体概括进行了完整的回顾。本文除引言和结论部分外,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叙述了志愿军战俘产生的背景,简单介绍了战俘的由来、产生和发展,通过对交战双方巨大战争投入及损失、战争双方装备的悬殊差距以及分外惨烈的战场情况的分析,最后我们可以看出,战俘的产生在情理之中。第二部分介绍了当时冷战的大背景下爆发的朝鲜战争及其所涉及的国际力量,国内在解放战争后所形成的“两个中国”的格局和蒋介石企图“反攻大陆”的国内现实对志愿军战俘去台的影响。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国际因素对志愿军战俘去台的影响,系统地分析了在各方的利益需求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挑战、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干预、与朝鲜之间的分歧都对战俘的最终遣返和去向影响深刻。第四部分,从国共两党在战俘问题上的政治斗争着手,从对比中国大陆和台湾当局的不同政策的层面分析志愿军战俘去台的原因。第五部分,分析志愿军战斗队伍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志愿军战俘的个人因素,从个体因素分析其去台原因。本文主要运用传统的文本解读和因果分析方法来分析朝鲜战争中关于战俘的相关文献资料,保持客观的中立态度,吸收国内外关于志愿军战俘的看法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通过对已知的解密文件进行解读,力求通过对各方面原因的分析,阐明战争背景下志愿军战俘去台的真正原因。
其他文献
八旗蒙古是清初巩固政权的基本重要军事力量之一,清廷对其教育格外重视。清廷在京师和各驻防地兴建各类蒙古官学和义学,以培养自己所需人才。清代八旗蒙古的官学教育对于清廷
分析了电子商务信用环境对消费行为的影响。论述了如何从宏观、微观两方面着手来建立信用体系以消除或减弱这种不确定性,并将二者有机结合,提出了新的电子商务信用环境建设框架
大跃进的发动不仅仅影响到农村,同时其影响力也扩大到大城市上海。1958年9月“七一”人民公社开始,人民公社逐渐增加的同时公共食堂也随之增加。然而兴办公共食堂不久之后,就
2001-01~2001-12,我们通过对我院内科38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功能锻炼的指导及护理,提高了患者自理能力,减少了致残率,现介绍体会如下.
吉林作为满洲的龙兴之地,一直备受清廷重视。吉林将军衙门除军、政职能外,还直接管理辖区内各官学和义学。尽管清代吉林义学的发展不及官学及清末出现的学堂教育,但从清代吉
基于项目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离线生成项目相似性,但是高维、稀疏的用户-项目评分矩阵对服务器存储空间要求较高,同时还存在空间浪费。针对上述问题,将十字链表存储技术引入到
教育是人类知识承接的基础,师范教育是基础的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师范教育,但是真正意义的师范教育是近代教育的产物。近代化过程中,随着新式教育的发展,师资力量的缺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