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生活:1958-1961年的上海里弄食堂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跃进的发动不仅仅影响到农村,同时其影响力也扩大到大城市上海。1958年9月“七一”人民公社开始,人民公社逐渐增加的同时公共食堂也随之增加。然而兴办公共食堂不久之后,就露出多方面弊端,尤其里弄食堂,譬如经营、管理、食堂设备等方面的问题,导致里弄食堂数显现一度下降的趋势。1959年庐山会议以后受到反右斗争和左倾思想的影响中共的政策发生重大改变。日益减少的公共食堂数也在会议以后突然猛增。对于这种现象以往的学者通常以左倾思想来解释。然而里弄食堂数量逐渐增加,工厂食堂数量反而显现下降的趋势。之前在工厂吃饭的工人们都开始去里弄食堂吃饭。假设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为什么比里弄食堂设备齐全而饭菜质量优良的工厂食堂都关闭了呢?可见单纯依靠意识形态没法解释这个事实。1959年至61年的大饥荒时期,上海也受到巨大影响。对于实行粮食统制和节约政策的上海是很关键的历史时期。因此饭票制度、副食品票证制度、控制农村人口的进城、精简工厂的临时员工等一系列政策被推行,以来缓解上海的粮食紧张。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工厂食堂具有比里弄食堂设备、条件上的优势,但因为工厂本身的特点(夜餐饭、临时工、行政、关系方面等)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食物浪费现象。因此工厂食堂逐渐关闭,把职工吃饭的问题推向里弄食堂。本质性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而只是采取‘踢皮球’的方式向里弄食堂施添加压力。这种局势一直维持到大饥荒的结束。创办公共食堂的作用是弥补大跃进初期劳动力的不足,具有社会主义的标志性意义。然而1959-61年,大饥荒时期公共食堂的作用具有缓解当时粮食紧张压力的意义。
其他文献
唐景崧(1841—1903),字维卿,广西灌阳人。光绪八年(1882年),法越事起,吏部候补主事唐景崧揆时度势,上书朝廷,主动请缨出关赴越,联络刘永福黑旗军一同抗法,捍卫祖国边疆,以达
从网络环境下数字化信息服务的权益主体和基本权益体现分析出发,提出了我国数字化信息开发与服务中的权益保障组织及推进对策。
为了适应医学检验专业四年制的教学改革,使实验课教学更具实用性和操作性,通过对"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包括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改革,调整实验课教学内容,购置自动化检
在校企合作共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中,实训基地的优势日益明显,已成为高校应用型专业建设的特色。科学地管理和运行实训基地,才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和价值。校企合作共建实
八旗蒙古是清初巩固政权的基本重要军事力量之一,清廷对其教育格外重视。清廷在京师和各驻防地兴建各类蒙古官学和义学,以培养自己所需人才。清代八旗蒙古的官学教育对于清廷
分析了电子商务信用环境对消费行为的影响。论述了如何从宏观、微观两方面着手来建立信用体系以消除或减弱这种不确定性,并将二者有机结合,提出了新的电子商务信用环境建设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