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近年来一直发挥着对调控货币供应量进而调控宏观经济的作用。存款准备金政策作用于货币乘数进而改变基础货币,并进一步调控货币供应量,其作用效果和力度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相对较强。虽然在很多发达国家,其政策作用已经逐渐被弱化,但是我国具有储蓄率高的特点,同时银行贷款也是我国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渠道。而受我国金融市场的限制,公开市场业务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这种情势下,存款准备金制度仍然是有力的政策工具。近年来存款准备金政策一直被学术界广泛关注,也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存款准备金政策也需要不断的完善,因此对于存款准备金政策相关理论以及改善途径的研究,有利于更好的发挥货币政策效果,调控我国的宏观经济。
本文存款准备金政策相关理论的研究部分,介绍了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相关传导机制和传导途径、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其他政策工具的共性和特性、我国采用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原因。实证分析部分,采用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08年到12年的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从货币乘数以及短期内和长期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实证分析,结论是,我国的存款准备金政策对货币乘数的作用效果比较好,而在短期内的货币供应量目标方面作用效果不佳,长期内对物价指数作用几乎没有,不会影响长期内物价稳定的目标,同时长期内对产出作用较小。文章最后分析了我国现有存款准备金制度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制度本身的不足以及对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操作和管理方面的不足。针对不足提出了包括加强监管以及降低准备金利率等相应的具体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