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区域比较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um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形成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其他所有制形式企业协调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工业作为中国的三大经济支柱之一,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效率状况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同时,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各地区的基础条件、开放程度、发展机会存在很大不同,各地区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经济的发展存在不均衡性。如何提高中国不同所有制、不同区域工业企业的技术效率,缩小它们之间的差距,成为了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关键问题。  本文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模型,通过随机前沿分析(SFA)的方法,在中国31个地区的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测算了中国2004-2014年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的技术效率水平。研究表明,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存在明显差异,以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为基础进行比较,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技术效率普遍低于基础类,外商投资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和私营工业企业技术效率普遍高于基础类;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集聚省域分布也存在差异,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提高不仅要考虑所有制类型间的差异,同时还要考虑不同省份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区域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差异也较为显著,东部地区普遍较高,东北地区次之,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较低。  本文的第一部分说明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与主要结论;第二部分介绍了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对现阶段中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私营工业企业、外商投资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描述;第四部分则介绍了本文所选取的研究方法与建立的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介绍了技术效率测算中投入与产出指标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以及对不同所有制类型、不同区域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测算结果;在文章的最后,对研究结论和观点进行了总结,针对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水平的差异性提出对于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技术效率,缩小区域间技术效率水平差距的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服务外包的出现是社会分工进一步的表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这一分工的不断深化将会带来交易效率的不断提高。按业务领域分,服务外包(Service Outsourcing)通常可分为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