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痤疮的发病因素及中医辩证的临床分析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常性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发于颜面、胸部背部等皮脂溢出部位,临床上以粉刺、丘疹、脓疱或结节、囊肿为特征,容易反复发作。此病是一种多因素性皮肤病,主要与内分泌失调(尤其是雄激素)、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微生物感染以及免疫、炎症等因素有关。在临床上痤疮是常见多发病,青春期的发病率较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痤疮这种可能会影响美容的疾病越来越关注。如何预防其发生、发展;如何减少瘢痕和心理上的后遗症;了解目前痤疮患者的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评价其临床治疗的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对其影响情况都十分必要。   研究目的:   探讨14-45岁女性寻常性痤疮主要的相关发病因素,并分析中医辨症的相关性,同时对300名痤疮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并分析其潜在的关系,为痤疮诊断与中医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研究方法:   通过对来江苏省中医院皮肤科就诊的女性痤疮,采用统一设计的女性寻常性痤疮调查表,按照本研究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收集病例,最终入组300例。将患者分为二组,25岁以下的为青春期组,25及25岁以上的为青春期后组。所有患者均要记录年龄、家族史、病程、发病部位等。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由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分析。   研究结果:   青春期组油型肌肤比例高于青春期后组,而中间型比例则低于青春期后组。青春期组经前面部痤疮加重比例明显低于青春期后组。青春期组发病年龄为14-20岁和<15岁的比例明显高于青春期后组。有痤疮家族史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20岁。而无痤疮家族史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25岁。青春期组主要发病部位为额部和颊部;青春期后组主要发病部位为额部和颊部,但是所占比例小于青春期组。青春期后组皮损其次高发部分为下颌、口周和颈部,其比例均显著高于青春期组。   不同年龄的Pillsbury分级法没有显著差异。其中病程小于半年的Ⅰ度比例明显高于其它病程组,而病程小于半年的Ⅲ度比例则明显低于其它病程组。不同红色印迹下的Pillsbury分级法有所不同,无印迹的以Ⅰ度为主,轻度印迹的以Ⅰ度和Ⅱ度为主,中度印迹的以Ⅱ度为主,重度印迹的以Ⅲ度为主。红色印迹程度越重,Pillsbury分级级别越高。   不同年龄的中医分型具有显著差异。青春期组肺经风热型和痰湿凝结型比例高于青春期后组,而湿热蕴结型和冲任不调型比例则低于青春期后组。Pillsbury分级Ⅰ度主要以肺经风热型为主,Ⅱ度主要以为湿热蕴结型为主,Ⅲ度主要以痰湿凝结型为主,Ⅳ度由于病例较少,无法判断其主要分型。   晚上10点后睡,辛辣食物,压力,痤疮家族史,油炸食物,甜食,每日睡眠<8H,每日使用计算机>3H,月经周期>40天,油性皮肤,便秘,混合性皮肤,日晒是诱使青春期组病例痤疮发病的危险因素,可升高痤疮的发病危险。每日睡眠<8H,压力,辛辣食物,油炸食物,晚上10点后睡,每日使用计算机>3H,月经周期>40天,便秘,混合性皮肤,甜食,痤疮家族史,油性皮肤,日晒是诱使青春期后组)病例痤疮发病的危险因素,可升高痤疮的发病危险。   痤疮对青春期组生活质量影响普遍高于青春期后组。   研究结论:   对于女性寻常性痤疮,要根据青春期与青春期后不同患者分析其不同分组及中医分型,了解相关高危险因素,针对性地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合理饮食,保持乐观心态。提高患者对痤疮相关因素和致病原因的认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积极配合有针对性的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研究时间2018年5月份-2019年5月份,在我院分娩接诊的新生儿4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观
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最常见的全身性慢性微血管病变之一,其引起的肾小球硬化是DM常见而严重并发症,
目的:分析临床常用抗生素致不良反应情况及合理用药干预措施.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使用临床常用抗生素治疗的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的研究资料,患者的不良反应发
目的:提高内镜下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内镜下可疑早期胃癌84例,其中对50例应用窄带成像技术联合色素喷洒后活检,34例单纯活检进行对照.结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色素喷洒组早
目的:研究喹硫平药物对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疾病在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在本院接治的10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