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恩范式理论的人文维度及其当代价值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k2007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库恩于1962年出版了一本在科学哲学界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该书一反西方传统的科学遵循积累性和直线性发展的观念,提出了科学发展的革命模式,而一个轰动一时、影响深远的概念——范式也应运而生。在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中,科学革命的酝酿、发生、新的科学时期的到来,都与范式的形成、发展和更替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库恩中、后期的研究,对范式的作用和性质又加以深化,将范式与科学共同体、范式的相对性和范式的人文思想等内容明确提了出来。在对范式含义的发展和演化、范式性质的转向等范式内涵和外延的考察上,文章着重论述了范式对科学共同体和科学发展所具有的三大功能:世界观功能、价值观功能和方法论功能。这些功能既是科学家在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之前必须具备的条件,也是时刻主导和影响着科学认识活动进行的关键因素。然而,这样一个对科学发展至关重要的概念,这样一个富有浓厚科学主义色彩的名词,却也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文维度和人文主义思想:渗透着价值原则和文化特征、作为传统和权威代表的范式的世界观功能,对科学家行为动机和心理取向的引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价值观功能将主体的认识能动性与客体紧密联系,让认识的行为及其结果与科学家的信念、价值取向等人文因素无法分割;方法论功能让研究主体的社会背景因素及个人情感因素释放在研究过程当中。总之,范式是一个由社会背景、科学传统和精神信仰等科学和文化因素共同结合而成的产物,是掺有许多有关社会和个人的价值判断在内的人文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缩影。因此,科学也因其与范式如此之密切的关系,而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人文性质。鉴于此,我们应当看到科学领域内人文因素的存在,看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基础,意识到科学与人文的分隔是狭隘的科学主义滋生和蔓延的产物,是没有必要而且后果严重的,并以此为基础,为构建和谐社会、弥补我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隔带来的不良影响寻找到坚实的理论根基。
其他文献
米德是与杜威等人齐名的实用主义者。其“符号互动论”的相关思想已广为人们所知,但是人们却很少提及其社会哲学的思想。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米德,研究者们开始全面研究
本文对董仲舒的道家思想因素进行了研究。董仲舒是汉代的儒学大师,其思想体系中含有大量的黄老道家思想。他借鉴道家宇宙生成观,提出“一”和“元”的概念。董仲舒的“一”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