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增大,目前我国精神病患者已达1600万,精神病发病率已占所有疾病发病总数的20%,未来20年可能将增至25%,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0%。无论是从心理方面还是经济方面,精神病患者的家属都在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磨难。精神病患者家属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他们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弱势群体。 本研究采取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手段,对50位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六位患者家属进行深度访谈,试图描绘出重性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社会支持网络现状并加以分析,得出两大结论: 一、正式支持网络中,国家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的支持作用呈现不足状态,精神疾病患者就医难,就诊比例偏低,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投入严重不足,城市居民和职工自付比例过高等也是造成很多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治和康复的原因;单位、街道社区等传统社会组织对于精神病患者家庭的社会支持经常处于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之中。由于精神类疾病的特殊性,精神病患者甚至包括其家属经常遭遇来自社会上的误解与歧视,很多精神病患者家属不愿意接受来自街道或社区的社会支持;红十字会所提供的支持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二、非正式支持中,对于大多数精神病患者家庭来说,来自家庭内部亲属的社会支持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稳定而主要的支持来源,这种支持由于婚姻或血缘的关系所以十分的牢固;精神病患者家属无论是向社区邻里还是朋辈友人的求助都比较少,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中的求助呈内倾状态;病友也与医生同样成为了精神病患者家属平日里接触最频繁的人员,精神病患者家属经常采取与相应的病友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作为自我调节的情感支持方式,但这种社会支持不具有稳定性,经常由于患者出院或转院而被迫中断。 在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的社会支持网络进行分析之后,本研究提出几点关于完善其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议: 一、构建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 二、发展社区服务,建立社区互助网络; 三、医院要重视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四、社区和医院主导建立心理互助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