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的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mu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所在。它是涵养中华民族精神的底蕴表征,也是特殊且难得的教育资源。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在当前大力提倡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将作为中国文化自信源泉和根基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视起来,面向广大青少年开展系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当代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素养,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十分必要。在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以及传统文化相关论述的基础上,本文试图结合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数据,通过了解当代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基于传统文化学习现状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缘由。分析文化自信在青少年积极、正向的传统文化观的培养和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得出改善和解决相关问题的具体策略及建议。
  基于当前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依然存在着的,诸如青少年盲目崇尚西方文化,国家和民族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传统文化学习存在刻板印象,以及青少年在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方面易产生错误倾向等问题,借鉴当前已经提出的“全员育人”理念,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作为传统文化教育主阵地作用,结合任课教师、家庭、社会舆论、新媒体等主体力量,激发青少年自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共同营造完善的文化育人环境。始终坚持贯彻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融古老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优良品质于课堂与生活当中,充分实现教育和传承双重作用,不断提高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效。
其他文献
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创新发展一直是经济发展问题中备受关注的重点之一。而在企业科技创新领域内,高新技术企业无疑是主导力量。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出的尖端产品可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推动社会科技变革;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过程中所掌握的前沿科技可以用来提供技术服务、转化为技术成果,提升社会生产效率。因此高新技术企业,或者说由多行业、多类型的高新技术企业联合而成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其发展潜力无疑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经济体量高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经济发展质量也不断提升。但同时,新常态特征逐渐显现,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收入不平等程度较高等问题愈发严重、难以忽视,而发展普惠金融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自2005年普惠金融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后,各国政府和世界组织都大力推行金融普惠,减少金融排斥。虽然我国早在2006年已正式引入普惠金融概念,但受区域经济
学位
我国通过从事高污染、高消耗、低附加值、并极为依赖人口红利的低端制造业的方式融入世界经济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持续。进入21世纪10年代后,制造业出离我国,将工作岗位转移到东南亚、非洲等具有人口红利的国家和地区的进程明显加快。给我国的经济增长、就业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已经是迫在眉睫。为此,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诸如“供给侧改革”、“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其主要目的就在于推
学位
天地万物皆有道,公民道德选择也是如此。在过去的传统社会,公民道德选择是人们在遵循已掌握的天、地、人及自然之道的基础上,对即将作出的行为作出道德性质判断,即在善与恶、是与非、好与坏、对与错的二元对立统一结构中作出评定、筛选,进而作出符合主观需要与客观实际的具体行为。然而,新时代诞生了一场宏大的信息变革,这个新时代数据囊括一切,大数据成为了新的社会发展主题,成就了大数据时代,也暴露出了道德选择原有的思
学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差距较大始终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但由于长期以来以农补工造成的农村严重“失血”,以及城乡二元制度的顽固性,统筹城乡发展的效果并不理想。城市的快速发展虽然为农村带来一些进步,但同时也使农村资源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带来田地抛荒、村庄凋敝、乡土文化衰落等一系列问题。在社会发展领域,问题尤其严重,由于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不平衡,导致农村社会事业
当前社会各方信息不断交流融合,公众对信息的需求成为大众传媒不断发展的动力。随着传播渠道不断地丰富和多元化,广告行业发展得到新的建构。广告作为一种经济和文化的信息传播的载体,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的飞速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作为受众日常生活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广告创造出的拟态环境也在悄无声息地引导着社会大众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而这一点在公益广告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2018年8月21日至
学位
大众文化的概念来源于国外,这一概念与我国的某些文化理念有着契合之处。国内对于大众文化的研究相对于国外工业发达的国家而言,是比较晚的,但是大众文化在我国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这种文化与民众的生活交织密切,影响着大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由于中国市场化的某些不完善的体制,无法对大众文化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与引导,从而导致了在现实中,并没有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忽视了人民的心声和需求,没有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学位
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几代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奋斗,以敢闯敢拼的政治勇气和自我变革的使命担当,闯出了一条“中国式的发展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使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关键期、发展的全面转型升级期以及进入世界中心的加速期。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观正是在解答新阶段如何走向强起来的时代问题中应运而生的。  系统分析和理解这一理论对于科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
实现人生价值和幸福,始终是人类孜孜追求并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尽管幸福观是由不同的个体决定的,个体不同,幸福观也不尽相同,但其最终目标都是满足和实现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不同的会议和场合多次提到人民和人民幸福。习总书记经历七年下乡的知青岁月,无比了解基层的现实情况和民众最急迫的需要,因此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都体现了人民的主体性,致力于满足民众对未来生活的
贫困问题思想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结合社会实践和时代特点形成的思想,贯彻在马克思理论的始终。马克思的贫困问题思想具有深远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在马克思以前,以亚当·斯密、马尔萨斯、西斯蒙第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以及以傅立叶、欧文、圣西门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贫困问题进行了分析,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和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最终因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困问题而退出舞台。  马克思在对古典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