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赋联绵词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ming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汉赋中的联绵词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分析,发现联绵词的本质属性是联绵性,属于语音构词。以此为基点发现汉赋中不仅存在双音节的联绵词,还存在大量的四音格联绵词。文章对这两部分词进行描写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文章对联绵词的界定提出了不同于学术界所认定的“双音节单纯词”的看法。对其单纯性和双音节性提出质疑,文章从联绵词和叠音词的关系,联绵词和外来词的关系,汉语中有超过两个音节的联绵词等方面对联绵词界定为“双音节单纯词”的局限性进行了说明。通过对汉赋中的语料分析,得出联绵词的本质属性是音义形的联绵性。音上的联绵性是指音同、声同和韵同;义上的联绵性表现在如果两个音节都有意义,在意义上会义同或义近;形上的联绵性表现为联绵词趋向于两个字的字形具有相同的与词义相关的偏旁。其中音上的联绵性是第一位的,形上的联绵性对判断联绵词起到辅助性的作用。之所以这样界定联绵词,是由于联绵词是语音构词,从产生新词的方式进行分析得出的,认为语音联绵性更符合这类词的本质特征。  第二,从联绵词在汉赋中的数量来看,联绵词的能产性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对其产生的原因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汉赋文体的特点,一是汉语系统本身的特征。从“赋”字的语义解释入手发现汉赋文体具有诵读和铺陈的特质,这两个方面的特点对汉赋的语言提出了要求,即语言上要具有较强的韵律感、节奏性以及语音的重复性,这样才能增强诵读的美感和铺陈的气势。这一切都为联绵词的产生提供了温床。这一时期由于汉语音节的简化,在韵律作用下汉语由单音节音步向双音节音步发展,既存在结构构词的双音节化,也存在语音构词的双音节化,联绵词在汉赋中大量产生是韵律作用下的语音构词双音节化使然。  第三,对汉赋中联绵词具体的产生动因即理据性进行了探讨,分为语音理据、语义理据、文字理据。语音理据又有声音模拟、语音重叠、衍音。语义理据有语义关联、同义单音词的并用。文字理据,在读音相同的情况下,一般会选择文字偏旁的意义与词义之间有联系的字形。  第四,对汉赋中的双音节联绵词进行了语音、词族和语义的描写。在语音上,双声联绵词重点分析它的韵,叠韵联绵词重点分析它的声。双声联绵词的韵有如下特点:1.双音节双声联绵词,其中一个音节的韵部若属于侯部、屋部、东部、宵部、药部、幽部、觉部、冬部其中的一个,则另一音节的韵部属于非侯部、屋部、东部、宵部、药部、幽部、觉部、冬部的韵部。2.双音节双声联绵词,若其中的一个音节的韵部属于以[a]为主要元音的鱼、铎、阳、歌、月、元、盍、谈韵部中的一个,则另一音节韵部属于以[(e)]或[e]为主要元音的之、职、蒸、微、物、文、缉、侵、支、锡、耕、脂、质、真韵部中的一个。对双音节叠韵联绵词的语音描写中,明显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即后一音节的声母多为来母、泥母、疑母、影母、余母、明母、匣母。  汉赋双音节联绵词词族描写,分为声轴型同族联绵词、韵轴型同族联绵词、偏转型同族联绵词、颠倒型同族联绵词。汉赋双音节联绵词的语义描写为:有意义+有意义;有意义+无意义;无意义+有意义;无意义+无意义四类。  第五,汉赋中存在大量在语音和语义上表现出联绵性的四音格词,由于它们表现出了和双音节联绵词相同的特性,因此将其认定为四音格的联绵词。这些词可分为叠音型四音格的联绵词和双声叠韵型四音格联绵词。四音格联绵词由两个双音节联绵词组成,前后两个双音节联绵词之间存在语音上的关系,这种语音上的联系主要以声韵为单位形成重叠。在声、韵之间,韵的重叠比声的重叠要多。对四音格联绵词的语音模式进行了分析归纳,在语义上将它们分为十二个义群,对前两个音节和后两个音节语义上的联绵性进行了具体分析。
其他文献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起源期的神话、史诗、传说皆以口耳相传。中国的诗经、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是依曲而唱,宋元话本是“说话”的文字脚本,即使明清的四大名著,其中三
《人民文学》创刊初期的办刊方向和编辑方针预示着新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模式的建立,而中国文协的“创作计划”显示了其具体的操作规范。由于政治对作品的强力渗透,创刊初期的
民间手艺是民间手工技艺的简称。是用传统手工、传统材料,制造传统作品的所有技艺的总称,从美学角度看,也是一种民间艺术。过去的民间手工技艺研究大多是站在艺术学的立场,主
嫦娥作为中国月亮神话中的一个重要意象,一直得到史学界和文学界的双重关注。先秦两汉的古籍,为人们提供了关于嫦娥奔月故事的最初雏形。随着时代的发展,嫦娥奔月神话的内容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