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分异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崇明东滩芦苇带为例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jiao2008z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被分异机制作为植被生态学的核心问题,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湿地因其较为简单的植被组成和明显的环境梯度被生态学家视为理想的研究场所。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加强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湿地丧失严重。探讨湿地植被分异的潜在控制因子,对于湿地的恢复和保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上海市崇明东滩98大堤外的自然潮滩湿地为研究区域,以芦苇群落及其相邻植被类型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高潮滩至低潮滩垂直于植被边界设置样带多条(每条样带长度不超过30m),并沿样带梯度设置一系列植被样方。通过典型优势植被调查和环境因子测定,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野外资料。在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方差分析后,结合多元数据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P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对数据进行了深入挖掘。   目前获得的主要结果有以下几点:   1.不同植被生境(裸地、芦苇和互花米草)的土壤总有机碳、总有机氮、和地下水埋深差异不显著;高潮滩和低潮滩样带内部不同植被生境的高程差异不明显,但是土壤盐度为互花米草带最大;低潮滩土壤中值粒径大于高潮滩;高潮滩裸地的土壤紧实度显著大于有植被覆盖的土壤。   2.主成分分析提取出的前六个主成分能解释环境变异的95.5%,仅第一主成分就能解释环境数据总方差的43.4%。土壤中值粒径--D50这一环境因子在第一主成分中的载荷最大。   3.从糙叶苔草到芦苇再到互花米草,土壤盐度和沉积物粒径逐渐增大,高程逐渐降低。同时,芦苇带土壤的pH值要大于互花米草带和糙叶苔草带;而互花米草带在土壤养分积累上更具优势。   4.将植被密度及其对应的环境因子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不同植被带表层土壤的中值粒径是影响植被分布密度的最重要控制因子,土壤盐度位居第二。
其他文献
底栖动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新疆位于我国西部,大部分区域处于沙漠和荒漠状态,因而河流流域对于新疆的社会发展、
学位
本课题以引自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虎奶菇(Pleurotus tuber-regium)为实验对象,初步对虎奶菇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了研究。课题研究及结果如下:(1)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法对
在新的形势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改观,许多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孩子选择城市中心学校就读,因此,对于我们以口碑和升学率高低招生的农村中学来说,生源问题面临着极大的威胁和挑战,招收的学生不仅素质低,而且学习困难、成绩差,其智力、能力、经济状况和学习习惯等参差不齐,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因而“学困生”的教育问题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瓶颈问题,也是我們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倍感困扰又不得不经常面对的教育难
期刊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而作为最普遍的预防和治疗痤疮手段,祛痘类化妆品深受欢迎。天然植物祛痘添加剂具有疗效显著和安全性高的特点,其应用前景被广泛看好。我国中草药资源丰富,但目前在天然祛痘化妆品中的应用远远不够,祛痘作用机制研究方面更是缺乏。利用P.acnes 建立了抑菌模型。利用P.acnes 和人单核细胞THP-1共培养(活菌与细胞个数比为100:1)建立了痤疮相关炎症模型。采用上述两个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