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内服外用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DVT预防的临床研究

来源 :贵阳中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olution_j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单侧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使用血府逐瘀汤内服及外用配合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探讨血府逐瘀汤内服外用预防TK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指导我们临床工作。  方法:采用传统经典方药血府逐瘀汤,在外用制剂的工艺指导下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的标准制成血府逐瘀软膏贴。在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住院部收集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应用血府逐瘀汤内服外用配合低分子肝素预防DVT,对照组25例应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预防DVT,以对比两组DVT的发生率及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术前和术后凝血四项(以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主)的变化,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的改变,患肢髌骨上缘上15cm、小腿最粗部的肢体周径情况等,并用数据SPSS18.0分析各项结果,评判出差异。  结果:50例患者中,本实验共出现6例DVT患者,总发生率为12%。治疗组应用血府逐瘀汤内服外用配合低分子肝素,临床观察术后DVT的发生率为8%,对照组应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临床观察术后DVT的发生率为1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术前APTT、PT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术后APTT、PT均有所上升,且在正常范围之内,但P值均大于0.05,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T,P=0.256>0.05;APTT,P=0.649>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T,P=0.790>0.05;APTT,P=0.702>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大腿、小腿周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髌骨上缘15cm处对比(P=0.007<0.05)有显著性差异;小腿最粗处,(P=0.140<0.05)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大腿、小腿周径均有显著性差异(髌骨上缘15cm处P=0.000<0.05;小腿最粗处,P=0.000<0.05),用药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大腿和小腿的肿胀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患肢疼痛、Homans征(+)的消失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①本实验50例TKA术后患者共出现6例DVT患者,总发生率为12%。治疗组应用血府逐瘀汤内服外用配合低分子肝素,临床观察术后DVT的发生率为8%,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临床观察术后DVT的发生率为1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血府逐瘀汤内服外用配合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的降低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  ②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接受治疗后Homans征(+)及患肢疼痛的消失率没有明显差异。两组虽然在发病率上比较有差异性,但是在临床表现、临床体征对比情况上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均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的临床表现及临床体征。  ③低分子肝素与血府逐瘀汤内服外用虽然对患者APTT、PT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延长时间的作用,但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两者对比无明显差异。  ④提示血府逐瘀汤内服外用配合低分子肝素可以改善患肢肿胀情况,能够显著的降低患肢的肿胀率。
其他文献
乙型病毒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种传染病。据统计,全世界的有3.5亿慢性HBV感染者,中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其HBV感染率在10%~54%之间,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超过3
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具有养阴清热,活血化痰,通络止痛功效的通络糖泰方对DPN大鼠坐骨神经病理形态、细胞凋亡、神经传导速度、血糖、血清CRP、IL-6、TNF-α水平和Caspase-3蛋白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法预防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预防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提供方法,也为临床中医药预防尿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