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文学名词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年代出现关于新闻文学的专著和论文。这一时期的新闻文学立足于报学关于报纸文体和写作的研究,可以概括为报纸上的文字的研究。报告文学出现前后,新闻文学一度和报告文学在定义、特点、写作方式等方面纠缠不清。报告文学确立之后,二者逐渐分道扬镳。在20世纪60-80年代,港台和大陆地区先后出现关于新闻文学研究的热潮。港台地区基于现代大众媒介新的发展对原有新闻文学的定义、特征、范围、体裁分类进行了重新阐释。此后,大陆新闻界在新闻改革的大背景下,围绕新闻业务改革和副刊革新,出现新闻文学的讨论。这场讨论围绕可否使用新闻文学这一名称;新闻文学能否成为一种新的新闻体裁;在新闻写作中可否强调文学手法的使用等问题展开。在没有得出一致结论的情况下这场讨论终止。此后,新闻文学的研究一度局限于报纸副刊研究内部。本世纪初,专门的新闻文学史出现,在副刊研究和文学研究中也出现关于新闻文学的专论和论文。近年来,涉及新闻文学的研究有上升趋势。新闻文学存在的近90年时间里,这一命题不停被提出和阐释,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涵义和理解。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研究者的立足点和切入点不尽相同,不是在同一个层面或者同一个话语空间展开研究;另一方面在于新闻文学名词本身的多义性和模糊含混。新闻文学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不同时期的“新闻文学”研究侧重点也不一样。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研究环境中,学科层面的“新闻文学”,在明确了新闻和文学的不同学科属性之后,不应再出现这一提法;文体层面的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已经确立了其在文学范畴中的地位,不应再笼统地冠以新闻文学的名号;通讯、深度报道、特写等新闻文体虽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但其文体已经有明确分类归属,也不应当再称为新闻文学;写作技巧层面的新闻文学,直接表述为借鉴文学表达方式更为恰当,不应再含混地使用新闻文学的内涵和外延;概念层面的报告文学、副刊文学、新闻性文学、文学性新闻以及新新闻等等都有其特定的所指,更不应再笼统地称为新闻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