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文学”的历史解读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infeng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文学名词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年代出现关于新闻文学的专著和论文。这一时期的新闻文学立足于报学关于报纸文体和写作的研究,可以概括为报纸上的文字的研究。报告文学出现前后,新闻文学一度和报告文学在定义、特点、写作方式等方面纠缠不清。报告文学确立之后,二者逐渐分道扬镳。在20世纪60-80年代,港台和大陆地区先后出现关于新闻文学研究的热潮。港台地区基于现代大众媒介新的发展对原有新闻文学的定义、特征、范围、体裁分类进行了重新阐释。此后,大陆新闻界在新闻改革的大背景下,围绕新闻业务改革和副刊革新,出现新闻文学的讨论。这场讨论围绕可否使用新闻文学这一名称;新闻文学能否成为一种新的新闻体裁;在新闻写作中可否强调文学手法的使用等问题展开。在没有得出一致结论的情况下这场讨论终止。此后,新闻文学的研究一度局限于报纸副刊研究内部。本世纪初,专门的新闻文学史出现,在副刊研究和文学研究中也出现关于新闻文学的专论和论文。近年来,涉及新闻文学的研究有上升趋势。新闻文学存在的近90年时间里,这一命题不停被提出和阐释,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涵义和理解。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研究者的立足点和切入点不尽相同,不是在同一个层面或者同一个话语空间展开研究;另一方面在于新闻文学名词本身的多义性和模糊含混。新闻文学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不同时期的“新闻文学”研究侧重点也不一样。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研究环境中,学科层面的“新闻文学”,在明确了新闻和文学的不同学科属性之后,不应再出现这一提法;文体层面的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已经确立了其在文学范畴中的地位,不应再笼统地冠以新闻文学的名号;通讯、深度报道、特写等新闻文体虽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但其文体已经有明确分类归属,也不应当再称为新闻文学;写作技巧层面的新闻文学,直接表述为借鉴文学表达方式更为恰当,不应再含混地使用新闻文学的内涵和外延;概念层面的报告文学、副刊文学、新闻性文学、文学性新闻以及新新闻等等都有其特定的所指,更不应再笼统地称为新闻文学。
其他文献
研究企业的资本结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从1958年的MM理论出现开始,资本结构就成为财务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而关于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更是从未间断过
电子支付的出现,使得人们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自由进行电子商务交易。作为电子商务重要支撑手段的电子支付正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与国外的电子支付业相比,我国电子
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在网络上部署企业级的应用越来越容易,因此越来越多的应用系统纷纷转投B/S阵营。但是网络环境错综复杂,部署在网络上的系统往往因为系统漏洞、开发人员
背景及目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CAD)简称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议题之一,这是在我国区域、城乡、校际及阶层基础教育差距不断拉大的背景下提出的,基础教育差距成为了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最不和谐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电力企业设备的规模也越来越庞大。电力设备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
情景喜剧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言语幽默是其生命。言语幽默理论研究文献丰富,但从语用学方面进行的研究却很少。所以,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
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之中,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国际产能转移成为这一过程的显著标志,与国际产能转移的趋势相适应,一些高
公共政策是社会价值选择和多元社会主体利益博弈的结果。公共政策扮演着公共利益的调配角色,在政府调控市场经济与管理社会事务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共政策制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