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蛋氨酸拆分及氨基酰化酶的固定化研究

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l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氨基酰化酶I的提取、应用氨基酰化酶拆分DL蛋氨酸及氨基酰化酶的固定化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氨基酰化酶I提取工艺及酶的酶学性质、氨基酰化酶I拆分DL-蛋氨酸实验中各因素对拆分率的影响,并对海藻酸钙凝胶珠包埋氨基酰化酶固定化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为氨基酸工业化生产,尤其是蛋氨酸的酶法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蛋氨酸酰化实验研究了温度、溶剂、pH值、时间等因素对酰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DL-蛋氨酸酰化最优工艺条件为:蛋氨酸与乙酸酐的摩尔比为1:1.05,反应的pH值6.2左右、反应温度在62oC,反应时间1.5b,蛋氨酸酰化率为97.5%左右。 实验选取氨基酰化酶含量较为丰富的猪肾作为酶源,通过粗提(水作溶剂)、调pn除杂蛋白和硫酸铵盐析等步骤从猪肾中提取氨基酰化酶I,测得该酶的比活力为286U/mg,蛋白质含量为4.2mg/mL,纯化倍数为19.l,回收率52%,最适pH为7.0~8.0,最适反应温度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实验采用游离猪肾氨基酰化酶I对N-乙酰-DL-蛋氨酸进行拆分研究,分别考察了pH、温度、酶的用量及底物浓度、金属离子浓度等对拆分率的影响。得出N-乙酰-DL.蛋氨酸拆分最优化条件:反应温度37oC,缓冲体系pH7.0,初始底物N-乙酰-DL-蛋氨酸的浓度为0.2mol/L,酶用量700U/mmol。产品,L-蛋氨酸:%0.P=96.2%,收率73.5%;D-蛋氨酸:%OP=95.3%,收率49.5%。 实验采用固相消旋方法对D-蛋氨酸进行消旋研究,研究中分别考察了母液浓缩程度、反应温度、溶液pH值、加入醋酐量、反应时间等对消旋率的影响,在最优消旋工艺条件下,D-蛋氨酸的消旋收率可达到85%左右。 实验初步探讨了氨基酰化酶固定化工艺,研究发现固定化氨基酰化酶在50~70oC范围内都保持了较高的酶活力,其热稳定性远远高于游离酶,同时酶的泄漏问题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是随着反应次数的增加,微胶囊的操作稳定性随之下降。在应用之前,还需解决微胶囊的易损坏问题。
其他文献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感染的患者主要表现出波状热、乏力、肌肉/关节疼痛、肝脾肿大、生殖系统发育不全和严重的炎症反应等。该病流行
链霉菌作为一种典型的土壤细菌,在生长和生理代谢中常常需要面对不同的生长环境和生存压力,长期的进化过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形态分化和代谢机制,天蓝色链霉菌能够产生十一烷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