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不锈钢的摩擦行为及其组织演化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zhang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4不锈钢因其优良的耐腐蚀、耐高温以及易生产、易加工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是应用最广泛的不锈钢材之一。然而,因其依靠钝化膜抗外界氧化腐蚀的原理,使得其一旦表面发生磨损,就会失去耐腐蚀氧化能力,因此无法很好地应用于摩擦磨损的工况下。但是304不锈钢在摩擦条件下的组织演变过程不清楚,其塑性变形和摩擦过程中氧化如何影响其摩擦磨损性能还有待更加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工作对不同实验条件下304不锈钢的摩擦行为进行了研究,对304不锈钢在跑合阶段的摩擦机理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载荷对跑合阶段的摩擦系数以及跑合阶段的长短产生影响,但不改变摩擦系数曲线的变化趋势。稳态阶段,载荷较低时,304不锈钢稳态摩擦系数会随着载荷升高而降低,当载荷升高到一定值以上后,稳态摩擦系数不再变化。2.初始表面形貌不影响稳态阶段摩擦行为,但对跑合阶段的摩擦行为以及长短有较大影响。而梯度纳米结构对304不锈钢的摩擦行为几乎不产生影响。3.对于粗晶304不锈钢与WC-Co组成的干摩擦副,其稳态阶段,磨痕表面被磨屑组成的新表面覆盖,摩擦面接触状态与初始有了本质不同。在摩擦的过程中,磨屑形成的新表面会不断开裂、剥落,同时在载荷作用下又形成新表面,这一过程控制了 304不锈钢的稳态摩擦行为。物相结构方面,304不锈钢的表层为纯a’-马氏体,随着距离表面的深度增加,存在ε-马氏体和未相变的奥氏体,晶粒大小和马氏体化程度呈梯度分布。在304不锈钢亚表层,随着表面纯α’-马氏体层发生断裂脱落,形成磨屑,更深层的ε-马氏体和奥氏体在循环切应力作用下晶粒细化并形成新的α’-马氏体,这一过程形成动态平衡。4.对于粗晶304不锈钢与WC-Co组成的干摩擦副,其跑合阶段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4周次),表层与亚表层发生马氏体相变,亚表层梯度结构开始形成,表层几乎全α’-马氏体化,硬度达到650HV以上,并失去继续加工硬化的能力。形貌上,由于马氏体相变产生剧烈浮凸而粗糙化。第二阶段(约4-100周次),表层开始发生发生剥落,产生磨损,亚表层进一步发生马氏体相变,逐渐形成了较稳定的亚表层梯度结构。同时磨痕表面氧含量有所升高。第三阶段,(约100-2000周次),材料表面粗糙度开始加快上升,氧含量也上升,磨损加重。由于磨屑形成的新表面不太稳定,摩擦系数发生振荡上升。当磨屑积累到一定程度,表面形成一定面积的新表面,304不锈钢不再与WC-Co球直接接触,表面摩擦状态发生本质变化,摩擦进入稳态。5.与铜合金不同,在本论文的实验条件下,梯度纳米结构未能改变304不锈钢的摩擦系数,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马氏体相变后其表面失去加工硬化能力与变形能力,再加上应力应变梯度较大,所以极易产生磨屑,表面粗糙化,使得其摩擦磨损过程与粗晶相似,降低304不锈钢的摩擦系数应从抑制或减缓马氏体相变入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发育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50例HIE足月患儿出院后44~~48月行脑电图、影像学检查、神经系统相关检查和神经发育评分,将死亡和发育异
高温空气点火技术用于煤粉锅炉的稳定燃烧和点火过程,有利于提高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文中针对某200MW机组锅炉的实际要求,按1:1比例建造三级高温空气点火燃烧器实验台
近年来,人工智能加速向军事领域渗透应用,正在成为继机械化、信息化之后推动新一轮军事变革的强大动力,不仅将可能全面改变战争面貌,而且深刻影响着战争制胜机理和战争规则的发展
报纸
聚丙烯是综合性能良好的五大通用塑料之一,但是其易燃的特点限制了其在很多领域的应用。氢氧化镁(MH)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无机阻燃剂,常被用于阻燃聚丙烯,但是未经改性的MH
对厥头痛与厥心痛的取治之处不同表达方式、心痛与厥心痛的取治之处表达方式演变的分析表明,早期针灸文献中常见的治疗取经脉,是指取四肢远端一定节段内的腧穴。越近四肢远端
广域行波保护可以解决现有行波保护存在的判据信息来源单一和可靠性低等难题,但存在配置节点多、经济性差等问题。为此,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广域初始行波极性与时间信息的新型
脑中风又称“脑卒中”,中医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病之首,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是威胁老龄化社会的主要疾病之一。醒脑静注射液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及免疫球蛋白检测在儿童感染性脑膜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为感染性脑膜炎的患儿1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患儿5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比伐芦定与肝素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linical Tri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