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通过追溯古今中外对“自我”的研究,对自我教育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界定,然后概述了自我教育的基础和结构,认为自我教育的基础是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组成的:其次分析了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把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意义结合实践进行了论述和讨论,并从三个方面对大学生自我教育加强提供了路径;最后着重探讨了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目标和机制。这个部分当中,包括发生机制、引导机制、动力机制和调节机制在内的自我教育机制又是重点论述的。其中,大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发生机制;教育者的引导和高素质是引导机制;要加强和改善自我教育,就需要明确自我教育动力所在,大学生的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和转化是其动力机制,若想有理想的教育效果,教育方向必须正确,把握正确的自我教育方向,及时纠正和调节大学生自我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需要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调节机制,这一机制主要包括大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反馈。大学生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准确的定位,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恰当作出自我反馈,及时地调整自我教育的进程和水平,保证自我教育的有效性。
本文主要采用了比较的研究方法。在对自我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进行研究的时候,不仅把自我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进行比较;而且把自我教育思想与西方教育思想加以比较,从中找出其优点与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阐述自我教育的思想的现实价值,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其现实价值。同时还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对自我教育重要性进行探讨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在理论上溯本寻源,更是通过现实的教育实践,着重于自我教育在教育实践上的运用,通过学生个人的实践经验来讲述其施行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