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步伐的日益加快,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迫切要求高校提供大量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于是主辅修制度应运被引进至国内。与传统单一化的专业培养模式相比,主辅修制度有着其所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然而,在该制度运行的数年中,仍然存在着从制度层面到具体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各方面的问题。因此,在人才培养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完善主辅修制度的设计,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切实提高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已然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政策研究以及访谈等方法,对国内外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详细梳理,以期对主辅修制度的国内外实施现状有一个较为详细、深刻的认知;随后,通过对我国数所高校的主辅修制管理办法进行剖析比对,辅以与部分辅修专业学生、老师的访谈,从而对当前国内既定主辅修制度的设置和辅修专业的实施现状有了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在中外文献研究和政策分析与调研的基础上,本论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从选题背景及目的意义出发,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介绍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主辅修制度产生的背景、历史沿革以及前景展望等,对我国主辅修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进行全面的论述;第三部分阐述了主辅修制度的实施现状,主要从培养目标、制度、过程、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制度层面的解析,并对教学管理、学习状态与成效以及绩效评价与社会认可度等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明;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当前高校在推行主辅修制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深层原因;最后一部分则是针对之前提出的问题,给予了改进对策和建议,包括制度的完善,运行环境的优化,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及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强化等。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从制度这一角度出发,对当前国内主辅修制度本身以及这一培养模式的运行现状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剖析研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制度完善的举措,优化其运行环境;同时,还对主辅修制教学管理及质量监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思路和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