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河北省是能源生产大省,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大省。虽然河北省能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储量却相对匮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北省能源消费量将会大幅增长。能源与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矛盾也将日益突出。在这一背景下,分析河北省能源效率情况并找到影响河北省能源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河北省能源效率将是河北省未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和缓解能源约束矛盾的一个主要途径。本文在正确定义能源效率的基础上,将资本存量、人力资本总量、能源消费量作为投入量,GDP作为产出量,选取东中西部18个有代表性的省市来构造生产前沿面,运用基于DEA方法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模型计算得到了1995—2005年各省市的能源效率。通过分析,本文发现河北省能源效率在11年间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上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但是,与东部其它沿海省市相比,河北省能源效率偏低,属于典型的“东部区位、中部水平”。针对河北省能源效率较低的情况,本文运用可以反映变量间正负关系的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能源效率各影响因素对河北省能源效率的影响方向和作用大小,发现产业结构因素对河北省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政府影响力因素;而技术进步因素、对外开放程度与国有化程度因素对河北省能源效率的影响却并不显著。产业结构因素、政府影响力因素和技术进步因素与河北省能源效率有着正向关系,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和工业中国有工业比重的提升会对河北省能源效率的提高起到阻碍和抑制的作用。最后,本文在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河北省的省情分析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具体原因,并就如何提高河北省能源效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和政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