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选择条件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yon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开发整理作为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利用效益;同时通过工程措施来改变制约土地利用的因素,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经济供给的能力和数量。鉴于土地开发整理的重要性,必须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力度,规范各地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而当前各地政府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选择上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还没有形成统一的项目立项评价体系,难以适应有计划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的要求,使本来就有限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无法发挥最大的效益,达不到项目的预期目的。在土地开发整理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科学的鉴别和评价上报项目,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地方政府,必须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入手,对每个上报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严格地考察和审核,做出科学、精确与公平的决策。所以,建立一套科学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评价体系,为土地开发整理立项决策提供依据在目前显得尤为重要。论文详细分析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借鉴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研究(2001-2010),划分出了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选择的优先区、限制区和禁止区,同时建立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选择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和指标量化的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论文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为土地开发整理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类型和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的概念,以及土地开发整理的基本理论。第三部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系统分析影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选择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相关政策标准等各种因素,为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选择的优先区、限制区、禁止区划分以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选择指标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第四部分为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区域选择。首先对河南省的土地开发整理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在对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研究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选择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出了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选择的优先区、限制区和禁止区。第五部分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遵循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在对地开发整理项目选择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地开发整理项目选择的指标体系,并且确定指标的权重和量化的标准。第六部分为应用实例。结合罗山县竹竿镇和子路镇土地整理项目,把前面章节研究的指标体系和指标量化的标准应用到其中,计算出项目的总分值,分析项目的可行性。第七部分为结束语。总结了论文研究的创新点、不足之处和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例晚期妊娠和产褥期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围术期护理措施。结果:2例晚期妊娠患者治愈出院,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生殖内分泌的临床常见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指出,氧化应激参与PCOS的病理生理过程,同时PCOS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而维生素D与氧化应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是近年来国际食品行业中兴起的一种确保产品安全的新型安全质量保证体系。本文系统地介绍了HACCP管理体系的基本理论,包括HACCP的基本原理、特点
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第一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这是我们党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
锛形石器是史前常见石器类型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尤为普遍。长期以来,锛形石器的内涵、形态与功能在“石锛”的认知框架中,层累地影响着相关研究的开展。但重新全面审视考古
本论文对聚阳离子载体在基因运输和解决多药耐药问题方面的应用作了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方面:1)成功合成了一种类PEI聚天冬酰胺氨基衍生物PEE,通过氢谱核磁共振对合成的PEE进
区域活动是幼儿通过参与游戏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的活动,它具有自由性、自选性、主动性的特点。正常情况下,小班的幼儿都已学会讲话,即使有的孩子发音不清楚,但不妨碍他们寻找
本文通过以江苏省为实例分析我国在新能源领域中太阳能利用、洁净煤气化技术两方面的专利情况 ,客观评价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优势 ,以提出形成产业优势的对策。
<正> 余在临床中,常为中风不语之患针刺金津、玉液。久之,发现该病大部分患者,舌下脉络之颜色与形态和常人大别。随着主症的变化,舌下脉亦发生相应的改变,故潜心观察,研究,经
产品创新是商业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银行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在面对激烈的竞争时,除了体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外,产品创新同质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