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放开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tol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的一项重要的用益物权,承包方农民除了利用经营权在承包地上耕作获取生产生活资料外,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市场流转是其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途径。其中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这种流转方式却一直受到争议。现行法律禁止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学者给出了土地保障功能论、耕地威胁论、可操作性差三个论点来支持。但是在实践中,宁夏、成都、重庆、新疆等多个地区已经出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尝试和探索,证明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放开的现实可行性。另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放开具有历史基础、法理基础、现实基础,现行的法律其实也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放开预留了空间。即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放开还存在着市场机制不成熟、土地金融制度障碍等诸多争议与困境,我们也可以通过立法设计、市场服务、社会制度三个层面一系列可行的措施来解决问题、突破困境。总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放开是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必然需求,是可行并且迫切的。
其他文献
本文以清太宗总体法律思想、各部门法律制度为线索,分门别类予以罗列和叙述,包括法律思想、行政法律、刑事法律、民事法律、经济法律、司法制度等,以便于读者根据现代法律知识体
为了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弥补《保险法》和知识产权法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知识产权保险制度在顺应市场需求的环境下应运而生。该制度通过事前风险防范的方式帮助知识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使我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公民由不懂法到懂法,由不维权到维权,由非理性维权到理性维权,这
传统中国的联系性思维方式源自儒、道思想,其对社会的各个层面均影响深远。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也表现出这种联系性,个人往往浸润在群体的脉络与精神之中。也因为如此,传统中国
我国宪法规定了言论自由这一项权利,但是并未对其进行细化,且无相应的救济途径存在,这对言论自由的保护显然不够,致使现实中言论自由频繁遭受侵害。同时,由于宪政的敏感性,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