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过渡时期,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选择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而特殊的历史背景使得过渡时期成为了中苏关系史上的蜜月时期。此间,作为党报的《人民日报》对中苏两国的交往给予了大量关注,对有关苏联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数量繁多、内容广泛的报道。《人民日报》的诸多报道在使国人了解中苏友好交往史、苏联给予中国援助等多方面内容的基础上,为营造中苏友好关系的氛围,推动国人学习苏联热潮的兴起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同时,《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内容也因诸多因素的制约而使其难免会产生时代局限性。本文以过渡时期《人民日报》对苏联的报道文本为考察对象,对相关报道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力图总结出此时有关苏联报道内容的特点以及相关报道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进而总结出可资借鉴的启示。全文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过渡时期《人民日报》大规模报道苏联现象的背景进行解读。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受到当时国内客观现实,诸如:“反苏”、“疑苏”情绪以及学习苏联经验的要求。同时,受到中苏建交以及当时冷战格局中中国所处外交环境的国际形势影响。而作为党报,《人民日报》本身在宣传中的引导作用以及其政治社会化的功能,亦对过渡时期《人民日报》大规模报道苏联现象的出现产生重要影响。第二部分,对过渡时期《人民日报》大规模报道苏联的内容进行整理。通过整理发现过渡时期《人民日报》有关苏联的报道主要集中于苏联对华援助、苏联本国的内政外交以及中苏两国文化交流三方面。在梳理与总结基础上对这三方面内容各自所包含的细节进行了详细论述。第三部分,对过渡时期《人民日报》大规模报道苏联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整理过渡时期《人民日报》有关苏联报道的基础上,发现其报道不仅数量大、内容详细,同时兼具意识形态性与歌颂性,并在报道中熟练地应用诸多:标签、修辞、概念置换、重复等宣传方式的特点。第四部分,对过渡时期《人民日报》大规模报道苏联的影响及启示进行初步分析。首先,肯定了过渡时期《人民日报》对苏联的大规模报道在消除反苏疑苏的情绪;渲染中苏友好氛围以及推动国人学习苏联热潮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对过渡时期《人民日报》有关苏联报道模糊了许多历史事实的真相,使得国人不能正确评价苏联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进而致使党报公信力降低等方面的消极影响进行批判。最后,得出相应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