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时期《人民日报》对苏联的报道论析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bps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过渡时期,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选择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而特殊的历史背景使得过渡时期成为了中苏关系史上的蜜月时期。此间,作为党报的《人民日报》对中苏两国的交往给予了大量关注,对有关苏联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数量繁多、内容广泛的报道。《人民日报》的诸多报道在使国人了解中苏友好交往史、苏联给予中国援助等多方面内容的基础上,为营造中苏友好关系的氛围,推动国人学习苏联热潮的兴起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同时,《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内容也因诸多因素的制约而使其难免会产生时代局限性。本文以过渡时期《人民日报》对苏联的报道文本为考察对象,对相关报道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力图总结出此时有关苏联报道内容的特点以及相关报道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进而总结出可资借鉴的启示。全文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过渡时期《人民日报》大规模报道苏联现象的背景进行解读。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受到当时国内客观现实,诸如:“反苏”、“疑苏”情绪以及学习苏联经验的要求。同时,受到中苏建交以及当时冷战格局中中国所处外交环境的国际形势影响。而作为党报,《人民日报》本身在宣传中的引导作用以及其政治社会化的功能,亦对过渡时期《人民日报》大规模报道苏联现象的出现产生重要影响。第二部分,对过渡时期《人民日报》大规模报道苏联的内容进行整理。通过整理发现过渡时期《人民日报》有关苏联的报道主要集中于苏联对华援助、苏联本国的内政外交以及中苏两国文化交流三方面。在梳理与总结基础上对这三方面内容各自所包含的细节进行了详细论述。第三部分,对过渡时期《人民日报》大规模报道苏联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整理过渡时期《人民日报》有关苏联报道的基础上,发现其报道不仅数量大、内容详细,同时兼具意识形态性与歌颂性,并在报道中熟练地应用诸多:标签、修辞、概念置换、重复等宣传方式的特点。第四部分,对过渡时期《人民日报》大规模报道苏联的影响及启示进行初步分析。首先,肯定了过渡时期《人民日报》对苏联的大规模报道在消除反苏疑苏的情绪;渲染中苏友好氛围以及推动国人学习苏联热潮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对过渡时期《人民日报》有关苏联报道模糊了许多历史事实的真相,使得国人不能正确评价苏联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进而致使党报公信力降低等方面的消极影响进行批判。最后,得出相应启示。
其他文献
新媒介以数字和网络技术等作为传播手段,具有互动性、平等性、及时性、海量性、生动性、虚拟性等特点。新媒介深入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促进了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的变革和发
总结了杨梅大小年结果的主要原因,包括气候和栽培管理方式2个方面,并提出相应的调节措施,以期指导杨梅的高效栽培。
目的探讨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5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行三维适形放疗法。放疗前后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和弥散加
韩国语学习者到中、高级阶段明显感觉到词汇量不足,因为到这个阶段影响韩国语学习者沟通能力的主要因素是词汇量。韩国语教学中词汇教学非常重要,也是韩国语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
根据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技术,克隆杨梅叶超氧化物歧化酶保守区之间的cDNA序列。该序列长233bp,编码一段由77个氨基
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小儿肺炎患者的病情改善进行护理方式的对比探究。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小儿肺炎患者,入选的患者共76例,根据患者入院时
对慈溪75株杨梅(Myricarubra)雄株的雄花外观进行调查后,把雄花花序形状分为锥形、棒形、塔形、圆柱形4类,其中多数为锥形,占全部调查材料的62.7%,塔形和圆柱形分别仅有1份和2份;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