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运用调查研究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英汉儿童早期动补结构发展做跨语言对比研究,旨在探讨英汉儿童早期动补结构发展的相似性及差异性。基于对两名说普通话儿童ZHZ和MHR进行跟踪调查研究所获数据,以及Brown语料库中一名说英语儿童Eve的数据,该研究主要从动补语义类型、句法发展及习得方式这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英汉儿童早期动补结构发展存在较大的相似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英汉儿童语料中均出现了方向补语、地点补语及程度补语,分析结果表明各补语类型出现的先后顺序和使用情况主要和语义认知难度、儿童认知发展及语言结构特点有关。第二,英汉儿童动补句法发展均受到结构难度及语言输入的影响。第三,在动补结构习得方式上,英汉儿童都运用了替换、扩展、添加、联结的习得方式。然而,由于语言结构特征存在差异性,英汉儿童的动补结构发展也呈现一定的差异性。从Eve,ZHZ和MHR的数据得知,Eve产出的动补结构带宾语的例子远远多于ZHZ和MHR。一方面,这是由于汉语句子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讲究实用性,因而常有主语和宾语省略的现象。而英语句子常常需用主语和谓语,及物动词作谓语必须带宾语,形式上具有严谨性。另一方面,ZHZ和MHR倾向于使用受事主语句和把字句来表达受事。另外,对三名儿童数据进行错误分析发现:ZHZ和MHR出现的错误很少,而Eve则在介词使用及动词形态变化上(如时态、人称等)出现了较多的错误。这是说英语儿童在早期句法发展中出现的普遍现象。原因在于汉语介词使用没有英语那么严格,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省略,且动词无形态变化。因而英语习得难度比汉语要大。研究结论表明:汉英儿童早期动补结构在语义类型和句法发展上都存在较大相似性,由于语言结构特征存在的差异性,因此也呈现了不同之处。儿童早期动补结构发展受到认知发展、结构难度、语言输入、语言的结构特征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