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收集孙志广教授经验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的病例,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做出归纳总结,并探讨本病的病机。方法:从孙志广教授门诊病例中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83例。其中符合胃食管反流病和慢性腹泻诊断标准的患者43例,符合胃食管反流病和慢性便秘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两组患者均服用孙志广教授自拟方4周。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填写的问卷调查表和内镜检查结果,运用SPSS25.0进行分析。组内对比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性别对症状评分、疗效的影响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对症状评分、疗效的影响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1.通过组内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泻积分/便秘积分和胃肠积分均有明显差异性(p<0.01)。GERD+慢性腹泻组患者慢性腹泻症状治疗有效率为95.35%,胃肠疾病常见症状治疗有效率为97.67%。GERD+慢性便秘组患者慢性便秘症状治疗有效率为92.50%,胃肠疾病常见症状治疗有效率为90.00%。2.两组患者的单项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均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性(p<0.01)。12个慢性腹泻症状治疗有效率均高于50%。慢性便秘相关的12个单项症状治疗有效率均高于50%。34个胃肠疾病常见症状中,腹泻组治疗后有33个症状疗效高于50%,便秘组治疗后有28个症状疗效高于50%。3.83例入组患者中,共3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48例非糜烂性食管炎患者,没有巴雷特食管患者;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有效率为80.00%。4.通过t检验,患者性别对原有胃肠疾病症状、慢性腹泻症状/慢性便秘症状没有影响(p>0.05);患者性别对各症状疗效影响未见显著性(p>0.05)。5.通过相关性分析,所有患者年龄和治疗前胃肠症状、便秘/腹泻症状之间均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性系数>0.4,α=0.01)。腹泻组患者的年龄与腹泻症状疗效和胃肠症状疗效均未见相关性(Pearson相关性系数(绝对值)<0.2);便秘组患者的年龄与便秘症状疗效和胃肠症状疗效之间均呈弱相关性(0.2<Pearson 相关性系数<0.4,α=0.05)。6.通过相关性分析,腹泻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和治疗腹泻症状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324(α=0.05),提示较弱的负相关性;与治疗前胃肠症状、腹泻症状疗效、胃肠症状疗效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earson相关性系数<0.2)。便秘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和便秘症状疗效之间的呈弱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369(α=0.05);与治疗前诸症状、胃肠症状疗效未见明显相关性(Pearson相关性系数(绝对值)<0.2)。结论:孙志广教授经验方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慢性腹泻/慢性便秘,慢性腹泻/便秘及胃肠疾病常见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患者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和治疗前症状、治疗效果未见明显相关性,患者的年龄越高,治疗前腹泻/便秘症状和胃肠疾病常见症状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