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免疫小鼠人源胶质瘤类器官动物模型的建立

来源 :济宁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mfl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正常免疫小鼠人源胶质瘤细胞系类器官动物模型,为研究胶质瘤与肿瘤免疫逃逸作用机制提供动物实验载体。方法:将人源胶质瘤细胞系U251、U87分别与微载体Microcarriers6孵育24h后,皮下注射至正常免疫小鼠右上肢腋下,饲养2周,观察并记录小鼠的饮食、体重、毛发、行为学变化及成瘤情况。2周后取出右腋下形成的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及CD34、GFAP、Ki-67、ATRX、IDH-1、Olig-2等免疫组化检测。结果:1.人源胶质瘤细胞系U251、U87与微载体孵育24小时后,胶质瘤细胞可与微载体紧密贴附,形成不规则形状并达到饱和状态。2.正常免疫小鼠右上肢腋下注射胶质瘤细胞微载体混悬液6-7天后,可在右腋下触摸到较小肿块,随后肿块逐渐增大。小鼠进食量较前略有减少,毛发正常,体重较前无明显变化,精神状态稍差,步态未见明显改变。3.肿瘤组织HE染色可见其组织细胞排列混乱,肿瘤细胞形态不一,细胞核大且深染,可见核分裂像,细胞异型性明显,伴形状不规则的坏死区域,组织较疏松,可见残留少量深染微载体结构,免疫组化示CD34(+++)、GFAP(+++)、Ki-67(+++)、ATRX(++)、IDH-1(+++)、Olig-2(+++),证实正常免疫小鼠右腋下所形成的肿瘤符合人源胶质瘤病理学特征。结论:人源胶质瘤细胞系U251、U87可借助微载体Microcarriers6构建正常免疫小鼠类器官动物模型,该模型可以更好地为进一步开展胶质瘤与肿瘤免疫逃逸、抗肿瘤药物评价等研究提供动物实验载体。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以及人们思维观念的日趋转变,网络已经成为全球近半数人口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网民规模的逐年攀升以及上网时间不断延长给互联网及通信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规划与图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大量的实际问题可抽象为网络规划问题,而圈问题是解决一些重要的网络规划问题的基础问题。本文主要采用图论、不确定
河口地区稠油资源丰富,但部分区块由于存在边底水、隔夹层发育不完整等原因,常规热采时热量损失严重,部分低效热采井由于成本原因难以维持开发。在此情况下,研究化学吞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