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道德教育有两个基本向度:一是引导和促进受教者守道崇德以使其立身成仁;二是使受教者能与人为善以求得人我和谐共处。前者是关乎受教者品德砥砺,即德性教育;而后者则着重于受教者与他人关系的互济协调,即伦理教育。而德性与伦理都是以对人生命价值的尊重和提升为基础的。尊重生命、生成德性、和谐伦理是大学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目标所在,而对此的落实和追求必须通过爱来加以进行和推动。
在大学道德教育当中所呈现和追求的爱是人际之爱,即仁爱,是一种以对人生命的尊重和肯定为基础,落实于个体自我的完善,并以达到人我和谐为目标的互济关系和由此产生的人际间彼此互课的义务。仁爱肯定了人的生命价值和对此提升的应该,体现于人际问彼此真诚的互动感通,从而与道德教育所追求的人的超越与和谐相契合,从而成为大学道德教育的根本动力。
仁爱在大学道德教育中的落实具体表现为爱生、爱己、爱人:爱生是大学道德教育对人生命价值的尊重与提升的信念,具体表现为崇生与践命;爱己凸现出受教者一己德性生成的可能与应该,表现为受教者对其天性禀赋的发扬与个体修身完善的结合;爱人则是对大学主要伦理关系的反映及其和谐状态的实践追求,具体表现为敬师、益友、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