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神话的毁灭:论《喧哗与骚动》中的重复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xoceco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已经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自1929年出版以来,它已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多年以来,关于《喧哗与骚动》这一文本,专家学者们大都从其写作技巧如意识流、神话原型和多角度叙述等方面来挖掘其文学意义。运用“重复”这一解构主义小说理论来分析《喧哗与骚动》的文章甚少,也不过是通过对某一小说人物在字词句方面的展示来简单突显这一主题,再者其文中并没有把重复现象归纳在“重复”理论的范式下。  本文旨在以美国内战后的南方为背景,运用解构主义代表人物之一J.H.米勒的重复理论作为理论视角,通过重复的两种形式剖析《喧哗与骚动》中出现的各种重复现象,以揭示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的处境和心理活动等,从而展现“南方神话”的毁灭,以揭示重复对“南方神话”毁灭的有效性作用。本论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简介,简单介绍福克纳的生平和作品、“南方神话”、重复理论的两种方式和重复的三种形式以及本论文的写作目的。第二部分从“南方神话”视角出发,剖析《喧哗与骚动》中出现的柏拉图式重复,同时以重复的前两种形式为例,列举小说在语言和场景方面的重复,以突显“南方神话”的毁灭。第三部分从“南方神话”视角出发,剖析《喧哗与骚动》中出现的尼采式重复。以重复的前两种现象为例,列举小说在语言和场景方面的重复,来突显“南方神话”的毁灭。第四部分为结语,从揭示的旧南方人们的处境和心理活动等来总结“南方神话”的毁灭,以突显重复对“南方神话”毁灭的有效性描写。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主导地位,其特有的科技语言在近几十年引起各领域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为了普及和学习科学,目前学界已存在许多规范的和不规范的科技
大多数中国人通过学校教育来学习外语。因此,国内关于焦虑对于外语学习的影响的早期研究关注的是外语学习者在课堂上的焦虑,而研究中广泛采用的是Horwitz等人在1986年设计的
美国虽然提倡自由开放和制度创新,但是它却是宗教色彩非常浓厚的发达国家。美国没有国教,它有着政教分离的传统,但是这个分离是“政治与教会”的分离,不是“政治与宗教”的分
这篇硕士论文从小说的叙事策略出发,借鉴犹太传统和大屠杀文学创作所体现的犹太伦理,旨在揭示西恩·罗森鲍姆在其作品《二手烟》中所体现的伦理诉求.小说的片段叙事和交错的时
语篇分析的核心是通过收集真实对话数据、研究分析对话中的重复模式,从而探究对话参与者如何进行对话,分析影响人们对话中说什么和怎么说的社会文化因素。单语对话语篇已经有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