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腐菌的固定化及其对酸性黑ATT的脱色研究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bangxiao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酸性黑ATT是典型的复合型偶氮染料,具有可生化性差、色度高、成分复杂、直接排放于环境中会造成严重污染等特点,脱色处理成为处理该类废水的关键环节。目前对于该类染料污染的废水处理鲜有报道。本文将固定化技术与白腐菌生物处理相结合,利用吸附固定化白腐菌、包埋固定化白腐菌分别对酸性黑ATT进行脱色处理。课题首先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脱色后的酸性黑ATT溶液中的物质进行检测,对降解后可能存在的物质进行分析,对比前后物质结构的变化,证明了白腐菌对酸性黑ATT的脱色作用不仅仅是微生物的生物吸附,还有发色N=N结构的断裂的原因。在吸附固定化实验中,将游离态白腐菌分别吸附固定化在葵花盘、葵花秸秆、葵花籽皮、玉米芯、花生壳等经过改性后的植物材料上,投入到酸性黑ATT模拟染料废水中进行脱色。对比了各空白载体的机械强度、吸附、解吸以及菌体附着情况,分别考察了不同载体、温度、摇床转速、染料废水初始pH、染料废水浓度等因素对酸性黑ATT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葵花盘和葵花秸秆固定化白腐菌对酸性黑ATT的脱色效果较好。葵花盘对酸性黑ATT脱色的最适条件为pH 5.0、温度30℃、转速150rpm、染料初始浓度100ppm,葵花秸秆的最适条件为pH 5.0、温度22℃、转速150rpm、染料初始浓度100ppm,两载体在最佳条件下25h脱色率分别可达94.41%、90.49%。最佳条件下连续脱色5次,两种载体对酸性黑ATT的脱色率仍能保持在87%以上。在包埋固定化实验中,本文利用海藻酸钠(SA)、聚乙烯醇(PVA)、活性炭共同对白腐菌进行固定化。以固定化小球的成型效果、硬度以及弹性为依据,对包埋固定化材料海藻酸钠(SA)和聚乙烯醇(PVA)配比进行调整,进而考察了不同固化时间、培养时间对酸性黑ATT废水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包埋固定化配比为1%:7%时制得的包埋固定化小球性能最好;确定固化时间和培养时间分别为90 h和5d,此时包埋固定化小球对酸性黑ATT的脱色率可达到78.13%。实验对包埋固定化小球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膨胀率、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孔容以及传质等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固定化小球强度系数可达到93%,耐受温度可达85℃;固定化小球的膨胀率1.459;比表面积27.73 m2/g,孔容0.0533 cm3/g,平均孔径19.11 nm;采用此种包埋固定化方法下的固定化小球的传质性能为99.46%,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固定化小球具有致密的孔隙。在采用包埋固定化白腐菌对酸性黑ATT进行脱色过程中,本文分别考察了不同载体、温度、摇床转速、染料废水初始pH、染料废水浓度等因素对酸性黑ATT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包埋固定化白腐菌对酸性黑ATT的脱色,其适宜条件为pH3.5,温度30℃,转速150 rpm时,染料初始浓度150 ppm,该条件下对酸性黑ATT连续脱色次数可达8次,最大脱色率均保持在81%左右,为固定化白腐菌对染料废水脱色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了固定化白腐菌对复合偶氮染料废水具有很好的脱色效果,对于实际废水处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水文测站的测验项目受多种因素影响,各项测验成果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误差。文章针对流速仪法单次流量测验误差估算进行了探讨,归纳了误差估算的思路及影响因素,并用实例予以分析。
美国在国际海底区域政策的演进上历经多次转变,但其始终坚持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综合来看,美国未来极有可能全面回归到国际海底区域各项制度中,其关注的重点将围绕“人类共同
<正>人类长着明亮的眼睛,可以很容易识别出各种颜色和形状,这是因为视网膜起到了重要作用。视网膜在眼睛的内层,能够感受到各种光,然后将信息传达给大脑,这样我们就能分辨出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伴随而来的是能源资源的大量消耗,环境污染及资源枯竭等问题也日益严峻,导致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相应的,二氧化碳减排问题所带来的国际压力也愈发明
对于任意自然数n,n2,(n+1)2与之间没有自然数的完全平方数,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数学事实.在处理某些涉及完全平方数的数学竞赛试题时,这一结论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下面以数学竞
猪传染性呼吸道病是猪常见且多发病,病情重、难治愈、易复发、死亡率高,活下来的也发育缓慢甚至成为僵猪,给养猪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本文对猪常见的染性呼吸道病的特征和治
移动学习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论,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移动学习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特别适合于高校的英语教学。高校英语教学与移动学习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