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业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林业既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又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2003 年国务院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提出了:“优化林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具体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快推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二是,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引导和调控。三是,进一步扩大林业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林业发展步伐。 林业产业的发展是林业发展的关键,林业产业发展的新的战略目标的提出,使得对林业产业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领域,现阶段,国家制定有效的林业产业发展政策,以及政府通过有效的管制手段,对林业产业的发展影响非常大,木材加工产业在林业产业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第一产业发展转移的依托,又推动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在木材加工产业发展中,如何从大力营造林业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入手,通过制度创新及对政府管制手段创新的分析研究,设置一套合理的制度,来研究林业产业的发展意义非常重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论文从分析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入手,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企业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和政府管制)、产业经济学等理论,结合木材加工产业发展现状,采取系统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实证调研法,认为我国木材加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木材加工产业原材料基础不足;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生产能力有限;产品品种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差;技术装备落后。如何改变木材加工产业状况,笔者认为有效的制度创新,可以实现木材加工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目标。论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林业产权制度。研究和完善林业产权制度直接关系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森林资源的有效配置,完善的林业产权制度的建立是林业产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研究林业产权问题,主要从林地使用权范围的确定,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政策两个方面突破。 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政策。林业产业结构的变化除受各种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政府经济政策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林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受到政府产业政策的影响最直接,林业产业政策是指导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主要依据。政府可以对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诸因素进行调整,包括通过政府林业投资、管制等措施,通过制定财政、货币等政策,通过立法、协调等手段调整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国际贸易结构和国际投资结构,进而影响木材加工产业。 环境保护政策。由于森林经营和林产品消费的外在性,完善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是木材加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证。主要通过对补贴政策研究,强调采取直接补贴、贴息贷款等方法,把政府收入的一部分直接或间接转让给农民和加工企业,给予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治理污染的木材加工企业适当的补助,并加大对林业科技投入,推广新技术的投资风险财政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