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与冠心病的类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以及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是否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病史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实验室资料包括: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血脂、血糖等。临床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40例和正常对照组40例。比较上述两组间临床指标的差别。根据冠心病类型将冠心病组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三个组。同时根据病变血管支数分为单支和多支病变两个组,分别比较各组间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根据Gensini积分探讨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对冠心病组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是否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1.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在冠心病组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1.02±0.35)ng/ml vs(1.32±0.51)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在SAP组、UAP组、AMI组分别为(1.22±0.38)ng/ml、(1.04±0.23)ng/ml、(0.89±0.21)ng/ml。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在三组间均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1.32±0.51)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在正常对照组、单只、多支病变组分别为(1.32±0.51)ng/ml、(1.10±0.36)ng/ml、(0.97±0.34) ng/ml。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三组间比较,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明显降低。多支病变组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在Gensini高积分组与Gensini低积分组分别为(0.96±0.32) ng/ml、(1.12±0.34) ng/ml,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对冠心病组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认为收缩压、TC、TG、LDL-C、低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1.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与冠心病的类型及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2.低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可用于临床冠心病危险人群的及早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