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企业跨境交叉上市的现象在西方国家兴起,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国家企业选择到发达的境外证券市场交叉上市,交叉上市的现象也随之成为西方学者重点关注的问题。自 Stapleton和 Subrahmanyam于1977年首次提出有关企业交叉上市的市场分割假说以来,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也开始探究企业交叉上市的动因,他们分别从流动性、投资者认知和公司治理等不同角度分析研究,相继提出了流动性假说、投资者认知假说和绑定假说等理论假说,认为交叉上市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给市场带来更多的投资者。而我国直到1993年我国才出现第一例交叉上市,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国内与境外证券市场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企业交叉上市的现象也日益增多,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地点遍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在诸多的海外市场中,香港是中国内地企业境外上市优先选择的市场。虽然中国股票市场经过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日渐成熟,但政策法规不健全、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投资者的专业知识和投资经验匮乏,存在许多非理性的投资行为,这些都会影响股票价格的有效收敛速度。企业通过交叉上市使境内证券市场与境外证券市场互联互通,企业要受到来自两个不同证券市场的监管,有利于提高境内上市企业的整体质量,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国内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因此,内地企业交叉上市对国内股票有效收敛速度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不仅能指导投资者进行合理投资,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未来发展也具有深刻现实意义。 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包括了文章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以及创新点和不足。第二章文献回顾阐述了国内外关于交叉上市和股票市场有效收敛的研究,在现有对企业跨境交叉上市行为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都是从企业交叉上市的动机、交叉上市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和交叉上市带来的市场反应这几个方面研究的,交叉上市对市场有效收敛速度的影响,还未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关于市场有效收敛速度,国内学者相关研究较少,但仍有部分国外学者通过股价有效收敛的速度来反映市场有效性的强弱,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思路。第三章是我国企业交叉上市的背景分析,主要介绍了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和存在政策市、资本流动限制、投资者非理性和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等特殊性,交叉上市的概念界定和交叉上市模式介绍,我国企业交叉上市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为理论分析奠定了现实基础。第四章主要对交叉上市相关理论和有效市场理论进行了介绍,并结合投资者认知假说、绑定假说和有效市场理论分析了交叉上市如何影响市场有效收敛速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交叉上市会吸引更多非理性投资者降低市场有效收敛速度的假设。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对交叉上市的市场有效性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介绍了样本和变量的选取,以内外盘差作为股价有效收敛的速度的衡量指标,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对比研究了交叉上市公司和非交叉上市公司样本组的市场有效收敛速度差异,并结合理论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支持了理论分析提出的假设;同时,采用双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了先外后内模式与先内后外模式及同步交叉上市样本组的市场有效收敛速度差异,发现交叉上市会导致市场有效收敛速度降低,采取先内后外模式或同步交叉上市的模式有效收敛速度降低的程度更明显。第六章对本文的结论进行了总结,研究结论表明企业交叉上市会降低国内股票市场有效收敛速度,其原因是交叉上市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对投资者的保护水平,从而吸引更多的个人投资者参与到国内股票市场中,个人投资者带来的噪声交易最终使市场有效收敛速度减慢;同时,先外后内交叉上市模式样本组的市场有效收敛速度显著大于先内后外和同步上市的样本组,说明先在A股市场上市后去香港市场交叉上市或同时在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上市交叉上市的企业投资者认知和绑定效应更明显,会带来更多的噪声交易,从而导致市场有效收敛速度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