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确立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方针,产业兴旺是重中之重,位居其首;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产业发展要以农民为主体成为时代要求。而目前乡村产业发展面临资本下乡圈地,加剧社会不稳定性、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忽视村民发展诉求、产业选择匹配村民能力差,导致村民离乡及村民参与意识淡薄,参与行为缺失等问题,产业发展忽略了以人为本、以村民为主体的发展理念。那么在推进乡村产业兴旺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村民主体便成为本研究希望能够解决的问题。研究主要包括乡村产业为民发展的逻辑内涵、实现村民主体的产业发展研究和王上村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三部分内容。首先从国家治理、城乡关系、人本主义、乡村振兴四个视角阐述乡村产业发展的目标,深入分析我国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厘清乡村产业发展的影响要素及作用机制,明确产业发展回归村民主体的价值本位,并提出乡村产业发展的逻辑框架——在尊重村庄资源禀赋、考虑产业市场需求、理解村民能力特征的基础上发展乡村产业。其次,确定构建村民能力评价为主体对于实现村民主体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利用贝弗里奇的能力理论建构村民能力评价,通过对村民能力的特征分析,确定适配村民能力的产业类型及发展路径。然后,根据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建立“资源禀赋+市场需求+村民能力”三者耦合的产业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乡村产业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结合陕西省杨陵区王上村的具体情况,对王上村的产业发展进行实证分析,为产业发展实现村民主体提供相应的策略及制度保障。研究表明,乡村产业发展的核心理念不在于追求经济利益,而应当尊重村民的意愿,考虑村民的能力特征,回归村民主体的价值本位,实现乡村社会稳定,村民安居乐业,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目标。其次,根据资源禀赋、市场需求、村民能力耦合的产业模型及产业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到现阶段王上村的产业发展类型。然后以村民为主体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重视村民教育与培训,提升村民主体能力;“家庭经营”+“集体联营”,丰富产业经营方式;综合村庄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的产业发展策略。最后从加强社会资本管理、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优化利益分配机制三个方面完善产业发展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