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自然流产绒毛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分析目的:通过绒毛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染色体制备方法及染色体检测在分析自然流产病因中的意义。方法:负压吸宫术中无菌采集自然流产绒毛组织40例,采用直接收获法和长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并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40例标本中36例成功得到染色体分析结果。直接收获法成功率为42.8%,长期培养法为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正常核型21例(58.3%),异常核型15例(41.7%),包括三体型10例(27.8%)、三倍体3例(8.3%)、单体2例(5.6%)等。具有正常和异常核型的孕妇在年龄、孕产次上无明显差异,首次自然流产和复发性流产(RM)染色体异常率亦无差异。孕6~9w异常检出率(44.4%)高于孕10~15w(33.3%),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2例21三体和1例45,X0单体在孕10~15周检出以外,其余均在孕6~9周检出。结论:绒毛细胞长期培养法是制备胚胎染色体较理想的方法。胚胎染色体异常是孕早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且有流产发生得越早,胚胎染色体核型异常率越高的趋势;越是致死性的染色体异常,越易导致胚胎早期流产。有必要对自然流产患者进行绒毛细胞染色体检测以寻求胚胎停止发育的原因,为下次妊娠作出指导,避免医生不恰当的经验性治疗。二、抑制素A在预测孕早期先兆流产孕妇妊娠结局中的应用目的:探讨抑制素A(inhibin A)在预测孕早期先兆流产孕妇妊娠结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孕6~13周稽留流产孕妇18例及B超示活胎的先兆流产孕妇27例为研究组,同孕龄正常孕妇4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孕妇外周血清中的inhibin A水平。结果:27名先兆流产孕妇根据妊娠结果分为妊娠继续组17人(孕周≥28周,占62.9%)和难免流产组10人(37.1%)。各组孕妇在年龄、孕产次上无明显差异。正常孕妇血清inhibin A浓度在孕早期随孕龄增加而增加,孕10~11周达高峰,孕12~13周逐渐降低。难免流产组血清inhibin A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妊娠继续组(P均<0.01),稽留流产组血清inhibin A浓度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妊娠继续组(P均<0.01),而难免流产组与稽留流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继续组血清inhibin A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66)。当inhibin A<0.3MoM时可筛查出90%的难免流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90%)和特异性(94.1%)。结论:孕早期低浓度血清inhibin A水平有助于预测先兆流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当inhibin A<0.3MoM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