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学史的发展演进过程中,陶渊明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中国诗歌历史悠久,佳作如林,但在诵读他的诗文的过程中,人们总有新的思考产生。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源于他本人的独特魅力,以及他对于诗歌的美好向往与追求。陶渊明自身的特性是在他漫长的一生中逐步形成的,这其中必然不是一片坦途。但也正是坎坷的仕途,给他的人生增添了不一样的风光景色。他在这样一段人生历程后作出的选择,给自己也给后人开辟出一个新的生活方向:隐逸。回归田园生活,亲自参与劳作,他在自然山水之间找到一种全新的、审美的、诗意的生活方式。实现了他最向往的生活方式与境界。他由此经历而创作的一系列的诗文,以及——田园审美的发现,是对中国古典诗歌自然审美观最大的贡献,而且创造出了美学领域新的审美品类冲淡美,也使陶渊明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独步千古的人物。他的作品中的意象、意境、意蕴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可以开拓学生的审美境界;他本人的思想、风骨、气节对于学生人格品质的塑造来说,是一种典范,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自然而然的,他的作品入选中学教材,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本文除绪论外,主要分为三章:一、探讨陶渊明本人独特的文化形象以及作品独特的文学价值。本章主要依据陶渊明生平事迹,探寻陶渊明个人的文化形象形成的原因;从文学审美的角度,探讨其诗文风格的独特魅力;从普世意义的层面,感悟陶渊明精神的深刻内涵。二、探究陶渊明作品在中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三、从语文教育的客观实际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