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流动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分析——基于浙江省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9294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职业流动日益频繁,但回顾以往文献针对职业流动对农民工这一群体的收入的影响研究相对缺乏。因此,本文试图利用浙江省外来务工人员就业与生活情况的调查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研究职业流动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   本文首先对我国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职业流动的现状以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2007年与2010年两年的职业流动情况并无明显差异,有半数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在来到现住地后更换过工作,而农民工的职业流动率略高。异质性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情况存在着差异。之后,本文选取浙江省的微观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计量分析了职业流动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为解决职业流动与收入之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引入是否签订劳动合同作为职业流动的工具变量。回归结果显示职业流动对农民工收入有正向影响关系,也较普通最小二乘回归的结果更为显著。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结果显示,职业流动对农民工收入影响不显著,而未进行过职业流动的农民工较进行过职业流动的农民工人力资本回报率更高。回归结果证明职业流动能够通过提高劳动力供求匹配的效率增加农民工的收入。对异质性农民工分别进行分析,职业流动对男性、初中及以下学历、管理技术岗位的农民工收入影响更为显著。因此,本文认为政府可以通过稳定农民工就业、增加针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以及完善劳动力市场等方式提高农民工收入。
其他文献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扶持相关优秀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面对这一重任,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政府采购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采购政策伴随国家而产生,最早诞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为满足政府的消费需求,政府采购政策应运而生,发挥了最基本的功能效应;凯恩斯理论发表后,它更多的是发挥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采购也逐步调整其在经济社会的角色
黑龙江省作为全国最大的农业基地,农业产值全国第一,但即便如此,黑龙江省在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上也并没有走得一帆风顺,市场竞争性不强、农业产品加工效率不高、农业产业化资金缺
随着信息科技与银行业务的结合,银行的业务范围、规模、盈利均迅速扩大。但由于风险与收益的双生性,信息科技也给银行带来了发生潜在损失的可能性。如何能够有效的防范和监管信
建立在对老挝文化的基本情况、经济情况、自然资源以及外商投资状况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针对文化因素对老挝FDI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理论方面,论文
人类文明程度、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能源便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投入要素之一。按照经济学规律,投入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