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不同合成制备方法和异离子掺杂得到Ca3Co4O9基热电材料,通过热电性能和XRD、SEM等微观结构测试,探讨了样品结构特征与相关性能的联系,并结合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离散变分方法进行材料的量子化学计算,研究表明:与常压固相反应合成法相比,结合溶胶凝胶法制得的Ca3Co4O9样品晶粒生长尺寸均匀适中,层状结构更为完善,且合成效率高;同样相对常压烧成,结合热压烧成样品的层状晶体结构特别清晰,试样的致密度更高;F和Zn掺杂均对Ca3Co4O9合成有进一步的促进作用。适量Zn掺杂对样品的电导率和Seebeck系数的提高均有积极作用,且同时能降低热导率,因而能够提高材料的热电性能。在高温段(900K)x=0.10的2#样品ZT值最大。分别对Zn替代CoO2层中Co(1)和Ca2CoO3层中Co(2)的Ca3Co4O9模型进行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Zn取代Co后,Zn-O共价键强度均明显低于相应的Co-O键,同时体系中Co-O共价键强度也相对空白样降低,因此可导致掺Zn后电导率增大而热导率减小。Zn的净电荷高,其掺杂后Co和Ca的净电荷都相对降低,后两者与O间离子键性的减弱也会对材料电导率的提高产生一定影响。在400K-800K温度区域,F掺杂能使材料电导率提高;在500K以下的低温段,F掺杂对Seebeck系数的提高有利,但高于500K以后,随温度继续升高,各样品的Seebeck系数则逐渐接近。与掺杂效应的传统认识相反,研究中F的掺杂会使热导率提高,且这一趋势随掺杂量的增加而更为明显。在高温段900K时,CaF2质量百分含量为0.5%的b1试样的ZT值最大。同样采用DFT-DVM方法对F替代O的Ca3Co4O9模型进行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F取代O后,Co-F共价键强度明显低于Co-O键,同样Co-O共价键强度也较掺杂前的相应值有所降低,由此使得材料电导率增大。F取代O后,由于其净电荷明显低于O,同时使Ca的原子净电荷也略有降低,所导致的离子键性减弱同样会对材料电导率的提高起到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