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干眼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有无干眼症状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之间干眼程度是否具有差异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干眼程度与病程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该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经社区筛查及社会招募)的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未被诊断为干眼病,所有入选者均先通过OSDI问卷表(附表1)进行评分,根据评分分数分为有症状组(评分≤12)8人和无症状组(评分>13)22人;再根据DAS-28疾病活动度问卷表(附表2),分为疾病活动期组(评分>2.6)20人和疾病稳定期组(评分≤2.6)10人。另选取20名性别与年龄匹配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每一位入选者均进行以下检查和评估:1)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 Time TBUT)(s)、2)泪河高度测量(Tear Meniscus Height TMH)(mm)、3)角膜荧光素钠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4)裂隙灯下行睑缘评估、5)非接触性红外线睑板腺照相(Meibo-scan)、6)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睑脂挤压试验)。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组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短于正常组,角膜荧光染色、睑板腺相关检查评分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之间泪河高度测量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有症状类风湿关节炎组的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短于无症状组(P=0.000),角膜荧光染色评分高于无症状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然而,两组泪河高度测量值和所有睑板腺形态学检查评分方面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期组仅角膜荧光染色评分高于病情稳定期组(P<0.05),余检查指标,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类风湿关节炎病程与干眼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不一定会导致干眼加重,相反,即使是疾病稳定期的患者,也不能排除干眼;当RA患者出现干眼症状时,可能提示干眼对眼表的影响加重,特别应注意检查是否存在角膜上皮损害,及时做出相应处理,避免角膜进一步受损,且应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无论RA患者病程长短,其与干眼的严重程度可能没有相关性,RA患者无论病程长短都应考虑到干眼情况,干眼评估应根据临床症状及客观检查指标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