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力图通过研究京口武力集团风尚的转变的动因、阶段和层次,进而揭示这种转变的本质。在这一过程中,本文将讨论不同的家族对南朝文化的贡献和影响。本文共五章:第一章,京口武力集团及其成员概述。本章通过梳理京口武力集团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揭示了晋末宋初这一集团由反抗桓氏压迫到“造宋”——即建立自身皇权政治——的奋斗目标的转化。在这一过程中,集团中涌现出的十个武力家族开始了建立和强化新的皇权统治的努力。第二章,宋齐之世集团风尚由武趋文。本章通过描述安上里刘氏怀肃支等五个家族的转变,试图勾勒出宋齐之世京口武力集团由武向文的风尚变迁。晋末宋初,安上里刘氏怀肃支和彭城吕县刘氏呈现出一种武勇粗蛮的风格,仍是一副武将风尚。宋齐之际,集团风尚发生了变化:高平金乡檀氏出现了檀超这样的好尚文雅之士;彭城绥舆里刘氏的刘骏、刘彧二帝也展现了刘宋皇室附庸风雅的倾向;东莞莒县刘氏则提倡文治。第三章,齐梁之际集团步入文化士族。本章通过彭城武原到氏等五个家族的变化,力图说明齐梁之际京口武力集团的武将家族文化地位跃升,逐步成为文化士族的过程。彭城武原到氏、安上里刘氏勔支和东莞莒县臧氏三个家族转变为文学世家,前两者在文学上更有成绩,臧氏则更以学术见长。然而,在学术和文学上都有成绩,并成为真正的高门文化士族的,还是兰陵萧氏。第四章,集团风尚变化的层面与趋势。本章将京口武力集团的风尚变化,概括为由“武将”到“文士”,并分成两个层面研究。第一个层面,是由尚武到尚文。所谓“尚武”,包括“善弓马”、行为粗鄙无礼、崇尚事功和缺乏教育四种表现。所谓“尚文”,则意味着武力变弱、作风清雅、鄙弃俗务和重视文教这四种变化。由尚武到尚文,就是这四个方面的变迁。第二个层面,则是由“将”到“士”,主要是指政治、社会地位的提升和文化影响的扩大。第五章,集团风尚转变之本质及影响。京口武力集团的风尚在南朝经历了由“武将”到“文士”的变迁。其实质则是晋末以来活动在京口地区的“尚武”之次等士族,在利用其武力推翻门阀政治之后,面对高门士族高严门第的压力和自身寻求与政治地位相适应之社会地位时,争夺社会声望和适应门第社会秩序之表现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