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小小的筷子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由蓝翔写的《筷子三千年》详细介绍了筷子的起源,种类以及与筷子相关的习俗和奇妙故事,对筷子文化进行了全面的展示。基于对筷子文化的兴趣,本篇实践报告选取了《筷子三千年》作为翻译实践对象。在实践的过程中,以图式理论为指导对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图式理论虽然来源于认知心理学,对翻译实践却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要调动自己头脑中已有的图式对原文进行理解,继而对其进行分析,从而给出相应译文。因此,翻译的过程实际上是图式加工过程,翻译不仅仅是两种文字和文化之间的转化,也是图式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本实践报告从语言图式和文化图式的角度出发,对图式重合,图式相异和图式缺省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阐释了图式重合对翻译的重要性,并总结了在图式相异和图式缺省情况下相应的翻译方法。其中,图式相异主要存在于语言层面,对于由语音及字形方面引起的差异,移译和增译相组合的翻译方法非常普遍适用;对于由语法所引起的差异,译者需要根据各语言的语法规律对译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图式缺省主要发生在文化层面,由于文化的差异,存在于一种语言的文化图式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无法找到与其相对应的图式。在这种情况下,直译,音译和增译的组合能够作为基本的翻译方法为西方读者建立起新的图式,从而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