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丹宁酸浓度及处理时间在交联处理牛颈静脉血管时的选择目的:评价8种不同丹宁酸处理方法对牛颈静脉管血管抗钙化能力、生物力学性能和纤维结构的影响,并选出相对最优处理方案。方法:使用0.15%和0.3%2个浓度的丹宁酸处理液,分别对新鲜牛颈静脉血管进行4个不同时长(1天,2天,3天,4天)的交联处理,采用大鼠皮下植入模型测定钙含量、热皱缩温度、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0.3%丹宁酸处理4天组牛颈静脉管血管热皱缩温度最高(95.34±0.98℃),组织钙含量最低(21天2.81±2.05mg/g,60天6.67±3.89 mg/g);更高浓度的丹宁酸处理液和更长的丹宁酸交联处理时间能够降低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降解;8组随丹宁酸浓度升高和交联时间延长,出现轴向方向拉伸断裂力上升、断裂伸长率下降的趋势,但规律不明显。结论:更高浓度的丹宁酸处理液和更长的丹宁酸交联处理时间,可以显著提高牛颈静脉血管的热稳定性和抗钙化能力,可更有效的防止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降解。选择0.3%丹宁酸交联处理4天组作为进一步优化研究的对象。第二部分丹宁酸交联后续处理对牛颈静脉血管的影响目的:观察丹宁酸固定后续处理对改善丹宁酸交联牛颈静脉贮存液稳定性,和对血管热稳定性、抗钙化能力、生物力学性能及纤维结构的影响。方法:新鲜牛颈静脉分别经戊二醛固定(戊二醛组)、丹宁酸交联(丹宁酸组)及丹宁酸交联后续处理(实验组),采用大鼠皮下植入模型测定钙含量、热皱缩温度、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所有指标均优于戊二醛组(P<0.05);与丹宁酸组比较,实验组的贮存液颜色不再变化,热皱缩温度有所降低(94.16±0.97.C vs 96.52±0.93.P<0.01),21d钙含量略升(1.47±0.25mg/g vs 1.06±0.24 mg/g,P<0.01).60d钙含量略低(1.56±0.50mg/g vs 2.57±0.70 mg/g,P<0.01),两组材料力学强度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均保持较好的完整性。结论:丹宁酸交联后处理可提高贮存液的稳定性,使牛颈静脉血管的柔软性有所恢复,同时保持了血管抗钙化能力、组织强度和纤维结构的完整性。第三部分羊右室流出道模型评价经丹宁酸交联后续处理的牛颈静脉血流动力学性能和组织学改变目的:使用羊右室流出道重建模型,通过对外通道血流动力学、影像学和组织学的观察,评价经丹宁酸交联后续处理对牛颈静脉血管的影响。方法:新鲜牛颈静脉分别经戊二醛固定(戊二醛组)及丹宁酸交联后续处理(实验组),植入羊右室流出道(戊二醛组2例,实验组4例),术后140天取出外通道。检查项目包括:肺动脉跨瓣压差、血流速度、超声心动检查、CT影像检查、组织钙含量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1只动术后2天死于右心衰竭,2只动物死于亚急性细菌心内膜;其他动物长期存活。术后140天,两组动物肺动脉跨瓣压差、血流速度结果良好;两组超声心动检查外通道功能良好。戊二醛组CT影像检查外通道钙化明显,血管壁弹力纤维降解断裂,与实验组相比钙含量高;实验组CT影像检查外通道未见钙化,血管壁组织结构保存良好。结论:经丹宁酸后续处理的牛颈静脉植入羊右室流出道,表现出良好的血流动力学功能,保持了完整的组织结构,并具有优秀的抗钙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