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术界对公司治理的理论研究一直偏向于正式制度层面,如股权结构、融资结构、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等。然而,庞大和精细的正式制度并没有真正解决公司治理问题。公司治理的实践表明,正式制度是否完善并不是造成公司治理水平差异的根本原因。
新制度经济学已经证实,由于非正式制度较低的可移植性和传统延续性,使正式制度难以实施甚至失效。在很多情况下,非正式制度(即价值理念、禁忌、习俗、伦理规范、道德观念、家族观念等)的影响力往往要比正式制度的作用更大。
在研究对象上,有关公司治理的文献几乎都将重点放在正式制度方面,主要研究公司治理的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机制,对非正式制度的研究尚不够深入。本文简要说明公司治理的正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着重阐述公司治理中的非正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规范分析方法,综合利用经济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就非正式制度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深入展开论述。采用系统论、控制论的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建立一个反馈控制模型,来说明公司治理的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与公司治理绩效的相互关系,着重阐述非正式制度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的结论是:单纯强调完善正式制度或者非正式制度,并不能解决中国公司治理问题。由于政府才有能力通过改善正式制度的效率来改善非正式制度的效率。因此,从根本上讲,要改善中国公司治理,关键是要改善政府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