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经济服务化、服务全球化的时代,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已发展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不断攀升。在世界范围内,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于70%,服务领域的跨国投资占比接近2/3。然而,全球服务贸易却仅占贸易总量的20%,这与服务经济的重要地位并不相称。上述现象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探索,其中对于服务贸易成本的研究备受关注,同时也可用于解释除规模经济以及比较优势等理论之外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张的原因。由于服务贸易具有无形性、非转移性、不可分割性等特点,对其贸易成本的考虑就显得格外重要。贸易成本的重要性意味着其测量的必要性,测算服务贸易成本不仅有助于理解服务贸易发展的规律特征,而且对于把握服务自由化及各国开放程度也至关重要。进一步地,对服务贸易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跨国经验考察、研究服务贸易成本的贸易效应,如服务贸易增长的贡献度效应、服务贸易的出口效率等,这不仅可以为日后产业结构良性发展提供实践指导,而且可以为各国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及选择专业化模式指明方向。 本文遵循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模式,以服务贸易成本为研究对象,围绕贸易成本的测算及其前后向关联展开分析。具体地,首先,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全球及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整体情况及分部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有关贸易成本的研究文献,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其次,文章回顾了贸易成本测算的发展历程并挑选出适合本文的测算方法,然后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大样本数据,对全球40个经济体及19个分部门的服务贸易成本进行了广范围、多视角的测度,通过对比所存在的差异性找出实现服务贸易均衡发展的途径。再次,文章在成本测算的基础上,利用豪斯曼-泰勒估计方法对服务贸易成本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利用贸易增长贡献度分解方程对服务贸易增长的动因进行三维度的贡献度分解,以及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服务贸易的出口效率进行跨国经验考察,从而明确降低服务贸易成本的渠道以及可能带来的社会经济利益。最后,文章提出了服务贸易促进体系的发展策略,例如积极推动区域服务贸易协定的谈判,优化服务产业结构,合理开拓服务贸易市场等。 全文共分为七个章节,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明确研究目的与意义。在描述了当前全球及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贸易成本视角出发,简要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主要研究方法、创新点以及主要内容的安排框架。 第二章,文献综述,明确研究基础与存在的缺陷。本章首先将对文章所涉及的重要概念进行界定。随后,从四个方面回顾了相关文献:重点对贸易成本测算方法的演进过程进行归纳与总结;简要介绍影响贸易成本的决定因素;梳理现有的关于贸易增长贡献度效应的相关研究文献;总结了有关贸易效率的效应研究。最后,进行相应的文献评述,发现当前关于贸易成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货物贸易,针对服务贸易成本的研究一直滞后,且缺乏围绕贸易成本系统性的前后向关联研究,在政策建议上也缺乏针对于服务产业的建设性意见。 第三章,服务贸易成本测算,明确服务贸易成本的客观现状及实现均衡发展的途径。本章给出服务贸易成本的测算公式,并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基础上,测算了全球1995-2011年间整体以及分部门的服务贸易成本,并针对中国的情况进行个案阐述,为各经济体针对服务贸易成本而制定的服务贸易促进政策提供直接的数值支持。测算结果显示,国际服务贸易成本表现出总体下降的动态演变趋势,且在不同经济体和部门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年均服务贸易成本最小和最大的国家分别是卢森堡和土耳其;年均服务贸易成本最小和最大的部门分别是航空运输业和有雇佣人员的家庭服务业。另外,对于中国而言,无论是在整体上、分部门上,还是与贸易伙伴之间,其服务贸易成本均呈现出明显下降的演变趋势轨迹,尤其是在中国入世以后。其中,在研究期间中国整体的服务贸易成本年均关税等价值为108.60%;年均服务贸易成本最小和最大的贸易伙伴分别是世界其余地区和墨西哥;年均服务贸易成本最小和最大的部门分别是航空运输业和房地产业。 第四章,服务贸易成本影响因素分析,明确降低服务贸易成本的渠道。本章首先在前期文献的基础上对贸易成本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随后基于服务贸易成本的测算数据建立相应的计量模型,采用豪斯曼-泰勒估计方法回归分析了服务贸易成本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引入了具有服务特性的变量。研究表明,对于全球样本而言,两国间的地理距离、是否存在共同边界、是否拥有共同语言、所处的时区差异、所设置的服务限制壁垒以及是否具有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均与服务贸易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针对于中国样本而言,共同语言、时区差异、服务限制以贸易协定始终是服务贸易成本的决定因素,而地理距离与共同边界则主要在入世前对服务贸易成本存在显著影响。 第五章,服务贸易成本的贸易增长贡献度效应,即服务贸易成本对服务贸易增长的影响,明确通过降低服务贸易成本而带来的服务贸易规模增长程度。本章首先推导出贸易增长贡献度分解方程以确定出服务贸易增长的途径,随后利用公式对全球及中国的服务贸易进行贡献度分解,以把握其服务贸易的增长动因。分解结果显示,就全球样本的服务贸易增长动因而言,收入增加是服务贸易迅猛增长的首要引擎,双边服务贸易成本的降低是其第二大源泉,多边服务贸易成本的贡献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进一步地,中国的服务贸易增长动因与全球样本结论相似,但这三种动因的贡献程度演变趋势却不尽相同,其中经济收入增长的贡献程度表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双边服务贸易成本降低的贡献具有逐渐增强的趋势,而多边服务贸易成本降低的贡献则表现出缓慢的弱化态势。 第六章,服务贸易成本的贸易效率效应,即通过服务贸易成本对服务贸易出口规模的增减影响从而得出服务贸易出口效率,明确由于服务贸易成本的存在而导致的服务贸易效率损失程度以及未来所存在的服务贸易潜力空间大小。本章首先对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进行简要介绍,随后针对全球以及中国样本分别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进行了计量回归,并对其服务贸易出口效率进行估算。回归结果发现,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不仅可以较好地解释全球服务贸易的出口情况,又可以适用于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状况。其中,出口国的服务供给能力、进口国的服务需求能力均对服务贸易出口有积极作用,而综合服务贸易成本对服务贸易出口具有日益加深的消极作用,另外地理距离、共同边界、共同语言、时区差异、服务限制以及贸易协定与服务贸易出口也存在紧密的联系。估算结果表明,全球服务贸易的出口效率均值为35.223%,存在一定范围的效率损失,其中,服务贸易出口效率最高和最低的国家分别是德国和立陶宛。对于中国而言,其与贸易伙伴的服务贸易出口效率均值为39.395%,略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而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效率最高和最低的国家分别是荷兰和墨西哥。 第七章,结论及政策建议,明确本文的研究结果以及可提供的服务贸易政策启示。本章首先对全球及中国服务贸易成本现状、影响因素、两类贸易效应进行归纳总结。随后,根据研究结论探讨今后服务贸易促进体系的战略选择,如中国可推动哪些区域服务贸易协定的谈判,针对哪些地区重点开拓服务贸易市场,从而实现中国服务经济的崛起。最后,提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可能的研究展望。 本文通过研究当前国际服务贸易成本的现状、影响因素及贸易效应情况,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创新: 首先,借鉴货物贸易领域的研究方法,对服务贸易成本进行测算。在方法选取上,文中采用了当前已被普遍接受的“至上而下”的贸易流量法,针对全球以及中国数据从服务贸易的整体层面,尤其是扩展至分部门层面依次进行测算。这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传统及其他修正引力模型的缺陷,而且可以从多维度把握服务贸易成本的动态演变趋势。在服务数据上,采用了最新版本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1995-2011年)高达52万多个服务贸易的大样本数据,以“年份-贸易国家对-分部门”的双边服务贸易流量为模版,从大数据视角研究服务贸易成本及其贸易效应,这更有利于精准地把握当前全球、各国、各服务部门的服务贸易成本变化规律、决定因素以及两类贸易效应。同时,还可为各经济体针对服务贸易成本而制定的服务贸易促进政策提供直接的数值支持。 再次,在现有货物贸易成本影响因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服务贸易的特点引入了具有服务特性的影响因素。在服务贸易成本影响因素的回归中,鉴于服务贸易具有无形性、非转移性、不可分割性等与货物贸易不同的自有特性,文章特意加入了如服务的时区差异、各国设置的服务贸易限制以及区域服务贸易协定等具有服务贸易特性的变量,从而更具有针对性。在研究货物贸易成本时,这些影响因素往往被排除在外,然而在研究服务贸易成本时,如若排出掉这些变量则可能使得估计结果有偏。并且,由相应的回归估计结果可知,诸如服务时差、服务限制以及区域服务贸易协定这三类具有服务特性的影响因素的确对服务贸易成本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在降低服务贸易成本的渠道上,就可结合上述三类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贸易促进政策。 最后,在计量估计方法上,本文首次将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运用于服务贸易领域的研究中。在服务贸易出口效率的估算方法上,本文采用了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而非传统的引力模型,这更符合于出口效率概念内涵的界定并使得估计结果更为准确。同时,在模型非效率部分的分布设定上,本文采用了设定更为灵活的截断型半正态分布,并且由估计结果可知该设定是正确的,这使得估计结果更贴近现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