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与社会福利——基于普惠金融视角的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bowe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国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使经济发展惠及民生,然而我国社会福利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社会福利状况亟待改善。许多研究已经表明金融发展对于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其中普惠金融更是增加人民福祉的关键所在。
  本文从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发展的角度出发,主要研究了社会福利的两个方面——教育和医疗。本文回顾了金融发展和社会福利方面的相关文献,对这两方面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主要的研究假设。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研究了金融发展对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的影响,利用2005年-2016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建立普通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门限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在教育方面,金融发展对于教育水平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金融发展规模总体而言确实可以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但是这种影响作用受到金融发展效率的影响,当金融发展效率超过门限值后,这种影响作用会大幅下降。从普惠金融的角度考察门限面板模型可以发现当金融机构密度和人员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银行资产会对受教育水平起到促进作用,在此之前影响不显著。
  在医疗方面金融发展规模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医疗水平会受到周边地区金融发展规模的促进作用,某一地区的医疗水平受当地金融发展效率的抑制作用和周边地区金融发展规模的促进作用。同时普惠金融也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普惠金融发展程度越高,金融服务的普及程度和可得性也越高,越能惠及当地以及周边地区的医疗发展。
  总体而言,在我国金融发展对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且普惠金融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教育和医疗是社会福利的两个重要方面,因此从教育和医疗的角度而言,金融发展能够促进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人民福祉的增加
  根据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对于如何提升我国社会福利水平,本文主要提出四个建议,分别是扩大农村普惠金融覆盖面、丰富金融市场体系、推动金融业与互联网科技的紧密结合、推动区域社会福利成果共享。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养老金支出规模不断扩大,加上提前退休问题日趋严重,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面临巨大挑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养老保险制度的优化设计,起到延迟退休的激励效果。195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建立,1953 年对原养老保险制度补充与修订;之后大部分养老保险制度相关条例都围绕退休进行设定和优化,如1955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1978年《
在老龄化、高发病率的背景下,健康问题不仅成为家庭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健康问题,健康状况对家庭收入有重要影响。现实社会中,未成年人、劳动力、老年人因其身体条件差异,其健康水平具有显著差异。总体来说,老年人身体最差,但是不同年龄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对家庭收入影响是怎么样呢?本文主要以健康为切入点,来探究不同年龄结构家庭的健康状况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这不仅是对健康状况与农户收入间关系的延
学位
党的十八大首次使用“新型城镇化”概念,指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到城镇化的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内涵最为重要的差别在于新型城镇化更加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本文在这一背景下,根据现有文献的研究基础,从经济、人口、公共服务、空间和生态五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度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定量研究全国2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人口发展的常态,其对中国经济、社会以及其他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前,因为我国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法再满足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于是我国开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然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我国政府也实施了一系列关于科技创新的政策,如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些政策的实施使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整体科技创新能力还是很低,另外,
信息化和机动化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使居民工作生活更加高效便捷的同时,也对居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久坐和缺乏身体活动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的生活特征之一。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慢性非传染疾病取代了急性传染病,成为城市公共健康的首要威胁。我国在2016年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应把健康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与此同时,步行作为一种重要的身体活动形式
学位
减少出口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对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国出口主要依赖资源、能源以及污染密集型产品,带来的后果就是加重了碳排放的负担。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出口贸易额以每年平均20%-30%的速度增长,随着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进程加快,由此引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峻。沿海地区是贸易发展繁盛的地区,沿海地区的贸易往来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沿海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的
学位
本文对东北边境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现状进行了分析,从GDP的总量和增速、人均GDP、产业结构以及对外贸易合作等方面对东北边境地区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现有体系下存在的一些问题;又从金融市场的拓展、金融机构的经营和本外币结算等因素解读了现阶段研究区域内金融系统的实际情况。  文章第四部分对东北边境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门槛效应展开实证分析:参考Hansen的非动态门槛回归模型,
学位
中国的经济发展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但技术进步和适当的环境规制对于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在经济发展中,国家对于经济的增长逐渐转移到经济发展效率上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代表性指标更能准确地评估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考虑到环境和资源约束,本文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征现有的经济发展效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和技术进步理论为本文提供了指导性的研究基础。  虽然绿色全要素
学位
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化发展进程速度加快,同时也伴随产生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实现以最小的生态损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当今建设新型城镇化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港澳台地区)作为研究区域,以2007-2016年城市化水平及生态效率水平相关数据作为基础,采用传统统计分析方法、核密度估计分析、ArcGIS空间分析对我国
文章借鉴复杂网络理论和最大引力联结线,以东北地区铁路列车时刻表为基础数据,以哈大高铁沿线22个站点及其所属城市建成区及规划新城为重点研究对象,利用各城市遥感影像提取建成区数据,并结合人口数据,以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性系数和城市紧凑度系数为依据,分析各城市的人地关系与城市空间形态,探讨高速铁路的开通对东北地区铁路网络结构和城市网络结构的空间影响,并试图对案例城市进行综合性分析评价,以期提出针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