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586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表现为,知识与信息日益增长、市场国际化开放程度提高、消费者需求变化迅速且捉摸不定等。在这样的经营环境中,变革和创新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要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企业必须由实物经营转为知识经营,即用知识与信息代替资本、劳动、原材料等而成为企业最主要的经营资源。由于科层制企业在从事知识经营和提高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方面显得苍白无力,网络组织因而适时而出。 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模式,网络组织适应了知识社会、信息经济以及企业创新的需求。通过对企业间结网的动因进行研究,发现其主要动因是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进而实现单个企业所无法实现的协同效应。但是,这种协同效应并不是网络天然就具有的,若不对其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无法实现的。在这些资源当中,人力资源被认为是对任何组织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资源,对它进行管理将成为网络组织资源管理的重点。事实上,通过提高成员企业人力资源的交融度,对网络组织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将有利于优化和增强管理对象的有序性,充分整合成员企业资源,发挥网络组织的协同优势。因此,有必要对网络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就此做出了相关的研究。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思路。 第二部分为网络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问题。首先介绍了网络组织的内涵、形态和特征。其次对网络组织人力资源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论述。通过对本文的基础理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及网络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特殊性的分析,构建了网络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框架:以提升网络组织的整体竞争力为基点,以网络组织的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为主线,由挖掘现存人力资源潜力和整合内部人力资源两部分构成管理策略主体,并由此发展出一系列具体的网络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第三部分为网络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理论分析。按照上面搭建的框架,针对本文研究的主线以及两个管理策略,分别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论述。对于人力资源的显性化,发挥员工的主动性是关键,通过有效的激励方式如知识合约,将能大大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另外,网络组织内员工的互动也是有利于人力资源的显性化的,并对这一机制进行了分析。对于网络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另一个重点—网络组织人力资源的整合,按照人力资本使用权的转换与否,对基于人力资本使用权转换的员工流动以及基于人力资本使用权未转换的知识整合与组织学习提出了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第四部分为网络组织具体模式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部分集中对网络组织的三种典型的常见形态—战略联盟、企业集群以及虚拟企业进行了分析。具体地,分别对这三种形态的网络组织的作了不同的分类分析,进而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实践角度来研究网络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问题。本部分通过将理论的探讨与现实网络组织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将网络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策略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当中,以期能够深化对上一部分提出的网络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理解。 第五部分为结束语。总结全文观点,得出结论,并指出研究的不足及努力的方向。
其他文献
安全、成本和人才是航空公司发展永恒的主题。飞机维修作为民航业的核心产业为民航机队服务,在民航机队的安全飞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约有30%的飞行事故是由维修不当引起。随
本文根据通信业改革后山东网通面临的行业大环境的变化,通过对山东网通所处的营销环境、商务客户的营销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山东网通商务客户群体的营销策略以及其他保障策
本论文由七个部分组成: 前言部分描述了本篇论文的写作背景: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国在部分地区出现了房地产过热,只要拿到地皮造出房子就不愁没人买,房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以其劳动密集,科技含量高的特点成为了经济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基础行业。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控制事关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关乎整个建筑行业的未来,因此值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本文基于大量的施工企业质量控制的实际工作,描述了目前建筑企业质量控制的现状,指出了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控制的要点,希望可以对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控制提供有益的经
期刊
2016年5月1日起,我国正式开始全面营业税改增值税。此次改革的重要目的是避免重复征税、减轻企业税负负担,形成全社会全行业完整的增值税抵扣链条,减少偷逃税现象的发生,提高税务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形式和金融功能结合的一种金融发展形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也加快了自身发展速度,进一步拓展了金融服务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金融普普惠性发展建设,同时也对我国货币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在阐述互联网金融内涵和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从货币需求、货币效率、货币供给、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政策工具等方面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并为如何在互联网金融发展
近年来,MBO是我国企业界、学术界及监管部门的一个热门话题。MBO来自国外,在“国退民进”的历史大背景下来到我国。从理论和西方的实践来看,MBO是一种降低代理成本、激励管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