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心电及心率一直是运动训练中极其重要的指标,是实施科学合理运动训练的重要依据。对运动中心电心率参数的变异性和变化趋势进行实时、准确、灵敏的描述就可能即时捕捉到心脏工作中的异常信号和工作状态,这对预判运动风险和心脏机能状态变化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心电心率描述方法的研究甚少,在当前实践应用中对心电心率参数进行描述的仅有散点折线图的方法,但散点图能描述历史数据的波动,却难以即时准确描述实时变化和进行趋势预判。心电心率信号作为对连续的生物电变化的记录,本身又呈现敏感复杂的形态。K线作为在金融市场中被反复论证对市况进行实时追踪可以透彻观察到市场真实变化的技术分析方法,擅长的就是对复杂体系的描述,且K线蕴含了记录实时数据波动及准确灵敏判断趋势的内容特性,因此使用K线描述心电心率参数变化及趋势可能比散点折线图更具优势。将K线运用于描述心电心率参数变化以观察心脏工作的研究却几乎未见报道,由此本研究基于课题团队前期对K线理论运用在体育领域中体能变化、竞技博弈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上,旨在将K线运用于描述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趋势,以探讨K线相比散点折线图等传统方法是否能够更实时敏感和准确的描述出运动中心脏应激时产生的适应性变化趋势及微小差异,并为实时提示运动风险拓展新思路。研究方法:本文将K线理论实时追踪价格波动,揭示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趋势的特征,运用在运动中实时记录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波动,采用R-R间期指标和R-R间期/其均数两种数据形成的两类K线,对K线是否能更清晰敏锐的描述心脏在运动中的工作状态进行实验研究,并尝试提取其中可能存在的异常信号。实验以成都体育学院武术学院2015级学生40人为研究对象,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最大摄氧量能力的测量及递增负荷运动中记录受试者实时心电信号。第二部分为90%VO2max、70%VO2max、50%VO2max的大中小定量负荷运动中记录受试者实时心电信号。第三部分为在定量随机负荷中记录受试者实时心电信号。在记录心电信号后提取其中R-R间期并计算得到R-R间期/其均数指标数据,将其变化波动制成散点折线图,同时形成文本导入通达信软件获得K线图。使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K线图与散点折线图的比较分析,以及提取的异常信号与最大摄氧能力关系的分析。研究结果:一、在不同类型的负荷训练中,当负荷增大时K线图确定R-R间期变化的趋势平均用时为(5.2"±2.12),比散点折线图确定趋势用时(12.4"±5.83)平均提前了7.2";负荷减小或停止时K线图确定趋势平均用时为(4.6"±1.13),比散点折线图确定趋势用时(9.1"±3.67)平均提前了4.5"。表明了负荷增减时,K线图确定趋势时间显著快于散点折线图(P<0.05)。二、在R-R间期/其均数指标所构建的K线图中,每一阶段定量负荷中K线图呈现规则的下斜线,将整个训练过程中每一负荷阶段形成的下斜线的斜率均值与受试者最大摄氧量能力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下斜线的斜率均值与受试者最大摄氧量能力的相关系数为-0.621(P<0.01),拟合度为0.386,存在较高程度的负相关性。三、将是否出现异常信号与最大摄氧量能力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出现该信号与未出现该信号的两组受试者有氧能力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显示,在某一定量负荷阶段中期出现跳空信号的受试者最大摄氧量能力指标平均为39.80±5.92(ml/kg/min),无跳空信号的受试者最大摄氧量能力指标平均为46.48±5.53(ml/kg/min),无跳空信号的受试者最大摄氧量明显好于出现跳空信号者(P<0.05)。出现多根超长影线的异常信号的受试者最大摄氧量能力指标平均为40.92±4.52(ml/kg/min),无此类信号的受试者最大摄氧量能力指标平均为45.19±6.91(ml/kg/min),无此类信号的受试者最大摄氧量好于出现此类信号者,且具有显著性(P<0.05)。出现长阴线长阳线交替出现的异常信号的受试者最大摄氧量能力指标平均为42.37±5.85(ml/kg/min),无这类信号的受试者最大摄氧量能力指标平均为45.32±6.95(ml/kg/min),无此类信号的受试者最大摄氧量略好于出现出现这类信号者,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一、K线图相比传统的散点折线图能实时准确的反应R-R间期变化趋势,更快更灵敏的展示出心血管系统应对负荷的生理变化。二、R-R间期/其均数指标所构建的K线图中,每一定量负荷阶段中呈现的下斜线斜率越小,证明心血管机能及心脏适应性调节的控制能力越好。而出现跳空及多根超长影线的异常信号则预示心脏的适应性调节控制能力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