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雨物语》看上田秋成的佛教观、町人伦理观及国学思想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gjb649666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田秋成是江户时期著名的读本小说家之一。他的读本小说《春雨物语》在选材上,写作手法上,都具有当时同类小说所不能具有的特点。我国对《春雨物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对其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上田秋成所处的时代正是江户末期,幕府统治危机四伏;町人阶级力量崛起,城市消费文化逐渐开始;日本本国文化正在努力摆脱儒学、佛学的影响,寻求自身的发展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这样特殊的时代和上田秋成特殊的人生经历,使他对佛教观念、町人伦理观念及日本国学的思索从未停止,而《春雨物语》作为作家晚年的重要作品之一融汇着作家晚年的精神生活,表现了作家的世界观与创作观。在《春雨物语》中,秋成塑造了很多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的男性形象,可以说这些男性形象代表了江户末期的僧人、武士、町人的形象。本文主要分析了僧人定助、樊哙和町人五曾次、五藏这四位人物形象。秋成在塑造这些人物时,都加入了作者的自我思考,代表了作者的价值倾向。本论文就是以这些男性形象为切入点来研究上田秋成的佛教观、町人伦理观和他国学思想的特殊性。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介绍上田秋成的生平和《春雨物语》作为读本小说特殊的价值。概述《春雨物语》研究现状和本论文的写作依据。第一章分析《二世之缘》和《樊哙》两部小说中定助和樊哙这两个人物,通过两人的经历透视出上田秋成的佛教观念:注重现世,追求内心修行。第二章分析《尸首笑颜》中五藏、五曾次这两位人物形象,指出上田秋成再次创作“男子汉”这一形象时,他的町人伦理观念发生了转变。第三章结合《雨月物语》、《春雨物语》的序言以及作品本身,分析上田秋成创作观念由“戏言说”转变为“发愤说”。结合上田秋成的生平与国学著作分析上田秋成与同时代国学者相比其国学思想的特殊性。结语对《春雨物语》中的男性形象进行归类分析,对其佛学观、创作观念的转变、及国学思想的特殊性进行总结。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中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导致了急剧的社会变迁,人的命运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生存法则都在转型中动荡、变化。城市电影带着对城市文化的思索和对
本文尝试从黑人女性自身入手,探讨茜莉“不自主”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茜莉如何通过自我解放和自我强大,重获黑人女性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并最终重获自主,与黑人男性实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