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莉的成长和蜕变——论《紫色》中黑人女性的自主之路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bb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尝试从黑人女性自身入手,探讨茜莉“不自主”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茜莉如何通过自我解放和自我强大,重获黑人女性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并最终重获自主,与黑人男性实现相对的和谐共生。  本文认为,茜莉不自主的根源在于其人的意识和上帝意识的缺失。首先,作为黑人奴隶的后代,茜莉无可选择地背负着奴隶身世;作为黑女人,茜莉又无可避免地成为黑人男性的奴隶。而奴隶从来都不是人,双重的奴隶身份使茜莉丧失了人的意识。其次,美国黑人的祖先是被连根拔起的人群,他们在奴隶贸易中丧失家园故土,也丧失了自己的宗教传统,成为被皈依的基督徒。而作为他们后代的茜莉实际上也早已与非洲宗教传统相距甚远了,在异国的土地上她信奉了白人上帝,但这位白人上帝并不庇佑黑人,茜莉的上帝信仰实际上是伪信仰,她的上帝意识也处于缺失状态。  茜莉要重获自主,第一步是要在思想领域完成自主意识的重构,第二步便是在实际行动上获取自主能力。  首先,茜莉通过自我解放重获自主意识。莎格对茜莉的身体启蒙使她重获人的意识;而在莎格的引导下,茜莉又打破对白人上帝的盲目信仰,重获上帝意识。在树立起人的意识和上帝意识之后,茜莉完成了自我的思想解放,重获自主意识,这为她的自我强大奠定了必要的思想基础。其次,茜莉通过自我强大重获自主能力。通过妇女互助和经济独立的自强之路茜莉重新确立自我的身份和地位;此外,茜莉对上帝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树立起全新的上帝观,上帝不是那个束缚她的白人老头,上帝存在于万物之中,上帝存在于“我心中”,上帝便是爱。茜莉在重获自主意识之后,进一步重获自主能力,不仅在精神上,也在实际行动上实现自主。在茜莉完成生命的成长和蜕变之后,与黑人男性比肩而立,实现相对的和谐共生。  实质上,茜莉追寻自我和追寻上帝的过程,就是她确立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对于茜莉来说,这是一回事,都是企图摆脱压迫与束缚,争得解放与自主,其宗旨都是为成为一个真正自主的人而奋斗。
其他文献
进入女性文学狂欢节的新时期,被陈思和先生称作“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的先导”的张洁扛起了妇女解放的大旗,叙述女性故事、书写女性人生,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生存价值和生存意义
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中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导致了急剧的社会变迁,人的命运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生存法则都在转型中动荡、变化。城市电影带着对城市文化的思索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