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人们对纺织的功能性需求越来越高,纺织品在穿着或者使用过程中,难免碰到水污、油渍,因此拒水纺织品走进人们的生活。目前含氟拒水剂在拒水整理中显现出优越的性能,但是含氟拒水剂生理毒性、环境难降解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的增强,无氟拒水剂成为新的研究课题。本课题利用环保型无氟无硅拒水剂展开了一系列研究,课题分为两个部分:无氟无硅拒水剂DM-3616在纯棉斜纹布上的应用研究和DM-3616作用于不同结构棉机织物,揭示拒水差异性的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第一部分采用浸轧-烘干-焙烘的整理方式,首先设计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拒水剂浓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对拒水效果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工艺过程,以及开展提高耐洗性能的研究。最终实验表明纯棉细斜纹织物的最佳工艺:整理液浓度40g/L,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为2min。对于要求具有拒水耐久性(洗涤次数>30次)的产品需要加入24g/L以上的异氰酸酯交联剂DH-3523。然后研究了拒水整理对织物的影响,以及外界条件对整理溶液和拒水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拒水整理对织物影响较小,整理液具有耐酸不耐碱,耐硬水,耐电解质的特点。最后对复合整理展开了研究过程中发现:免烫整理对拒水整理几乎没有影响,硬挺整理对拒水效果影响较小,拒水剂不宜与阻燃剂整理复合。第二部分利用平纹织物、2/1左斜纹、3/1左斜纹三类机织物,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机织物拒水性能的差异。从纱线特数、织物密度、织物浮长、织物平方米重量、孔隙率等指标考察对拒水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织物的拒水能力与织物的制造方式、纱线特数、织物密度密切相关。织物平均浮长越大,纱线特数越小(纱支越大),越有利于拒水性能的提高;织物平均浮长、纱线特数一定时,随着织物线密度的增加,织物拒水性能存在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将织物纱线和织物密度综合考虑,考察织物平均浮长、孔隙率、织物的平方米重量与拒水性能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织物平均浮长越大或(孔隙率越大),织物越轻薄,越有利于拒水性能的提升。织物孔隙率(或织物平均浮长)和织物平方米重量的比值与拒水等级呈线性关系。最后利用拒水剂DM-3668对上述规律进行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