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营机制是合作社实现自身发展的内在机理,决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路径是否健康可持续,因此探讨“农村专业合作社运营共生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集市场主体、集体经济有效实体、社会管理有效载体于一身的农民合作组织,对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村庄治理水平具有重要实践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业生产模式已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小农生产与大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要求对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进行改变,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便在此基础上诞生并获得发展。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既有政治上的意义,也有经济上的作用。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文明建设、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乡村产业发展、创造乡村财富,完成农民增收致富的历史重任。无论是政治上的意义还是经济上的作用都体现出农村社会的发展。由于地域差异导致中国的专业合作社呈现出“各地皆有,但模式皆不同”的现状,各地专业合作社的运营机制也存在较大差异。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大多是集合作社、农民、地方政府为一体的共生模式,但专业合作社的运营机制却存在较大差异。围绕专业合作社运营机制为研究主题,本文以共生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通过对c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过程进行田野调查,搜集大量资料,对c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以及实现条件予以分析。首先,笔者通过对c村专业合作社运营模式的改革历程进行梳理得出现行共生机制的合理性;其次,通过对现行共生机制的研究得知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地方政府之间通过利益共生机制、责任共生机制以及政策保障机制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互利共生的共同体,并获得共生利益。最后,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获得成功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通过探讨共生机制的运行,笔者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农民的利益需求是共生关系存在的核心;第二,责任共担机制是共生关系发展的关键;第三,政策环境的变化是共生机制运转的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政府部门三个共生单元之间因为三大共生机制相互联系、共同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最终呈现出互利共生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