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研究的难点和关键点,在多数的情况下,中药的有效成分发挥药效作用,需要被吸收入血、到达靶器官并且作用于相应的靶点之后才可以实现(在肠道直接发挥作用和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除外)。肠吸收是药物发挥作用的前提,对肠吸收液进行活性评价是辨识有效成分的新策略。本研究以元胡止痛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元胡止痛方肠吸收成分、入血成分以及血管活性相关研究,试图确定该方与血管活性有关的主要成分。
方法:本研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延胡索和白芷合提的热回流提取工艺,该提取工艺对元胡止痛方的主要指标成分的提取效率比较高;通过外翻肠囊法进行元胡止痛方提取物肠吸收试验,并通过HPLC建立了同时测定元胡止痛方肠吸收液中延胡索乙素等8个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然后对不同时间点的肠吸收液进行定量分析,并进一步用LC-MS对其它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再次,通过大鼠胸主动脉环模型离体试验,对不同时间点元胡止痛方肠吸收液的进行血管舒张活性评价,阐释药物吸收动力学与药效活性之间的关联性;最后,通过LC-ESI-MS对灌胃给予元胡止痛方提取物大鼠血浆样品的分析,对入血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研究被肠吸收的主要成分能否在血浆中检测到,从而研究体外肠吸收试验与体内过程的相关性。
结果:综合考虑成本和提取效率,元胡止痛方乙醇热回流法最佳提取提取工艺为:4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2h;通过HPLC,建立同时测定元胡止痛方的提取物肠吸收液中原阿片碱、α-别隐品碱、盐酸黄连碱、白当归素、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延胡索乙素、欧前胡素8个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并测定不同时间点肠吸收液中的含量,获得时间-浓度曲线,初步分析8个成分的吸收机制;离体血管实验证实元胡止痛方的肠吸收液具有血管活性,并且随着吸收时间的延长其血管活性有较明显的增强;通过LC-MS分析大鼠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样品,在0.5h、1h、2h、4h共检测到延胡索乙素、α-别隐品碱、紫堇碱、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黄连碱、异欧前胡素、小檗碱、四氢小檗碱、东莨菪内酯、白当归素、白当归脑、原阿片碱、补骨脂素、盐酸巴马汀共15个成分,其中肠吸收液中定量分析的8个成分全都能被检测到,说明肠吸收成分与入血成分有相关性。并发现入血成分在不同时间点存在着数量的变化。
结论:本文首次探讨了元胡止痛方肠吸成分群与舒张血管活性的关联性,初步确定延胡索乙素等8个成分与元胡止痛方血管活性有关。该研究具有药代动力学、分析化学与药理学多学科交叉特点,为中药有效成分辨识的研究提供了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