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道入儒与名教重建——王弼哲学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d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弼作为魏晋玄学的创始人提出了一套思辨性极强的哲学体系,其要旨不仅在于去重新探索万物存在与运行的根本原理,更在于重建名教秩序。名教是作为一种价值体系,它表现出某种维护既成秩序的作用。“独尊儒术”以来,在汉代“以天为本”的权威形式下,名教逐渐走向僵化、异化的局面。当传统“以天为本”的名教秩序已无法持续其生命时,重构名教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王弼作为士族阶层的一员,他对名教大厦崩毁的深层原因有着敏锐的观察力。王弼通过援道入儒而重建名教体系,这主要表现在名教存在的本体论依据、诠释方式、人格范式以及名教的实现机制方面。
  首先,名教存在的本体依据上,王弼汲取道家的天道观提出“以无为本”以置换汉代“以天为本”的形上依据。“以无为本”彰显一种自然的秩序,这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名教本身的僵化性与强制性。自然的秩序具有自发性同时也有其自身的限度,“天命无妄”在自然的秩序中的昭显出来。简言之,王弼在本体论上通过对道家“天道”与儒家“天命”的结合实现了对名教存在依据的构建。
  其次,名教构建的诠释方式上,王弼提出“得意忘言”的理论。“得意忘言”蕴含着“言尽意”与“言不尽意”。“言尽意”肯定了语言存在的价值,“言不尽意”又揭示了语言的局限性。“言尽意”发展了儒家的“正名”思想,“言不尽意”延续了道家的“无名”思想,故“得意忘言”表现出了“正名”与“无名”结合的路向。
  再次,名教建构的人格范式上,王弼以“性”、“情”为人格构成框架而提出“性其情”的人格范式。一方面王弼继承了道家的自然之性,强调“以性统情”另一方面王弼继承先秦儒家对“情”的态度而提出“圣人有情”。在性情思想上,“性其情”表现出道家的自然之性与儒家之情的结合,从而形成了名教建构的最佳人格形态。
  最后,名教建构的实现机制上,王弼提出“因物自然”思想。先秦道家主张自然无为,儒家主张礼制教化即以名为教(有为)。王弼虽然强调“无为”但是没有像道家那样反对仁义礼制,他结合“无为”与“有为”的思想又将之转化为“随物”与“导物”的结合。在这种实现机制下名教秩序才真正的得以建立。
其他文献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9月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为全国各地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依据。高效适量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在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受到历史发展积累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需矛盾一直较为显著。在依靠国家财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公共大数据能够得到实时的汇集、整理、计算和分享,并能有效运用于公共服务的识别、推送和优化之中。在此背景下,电子政务服务得以向更高级的方向发展,智慧政务孕育而生。智慧政务是政府利用新兴技术手段对电子政务进行改进发展出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智慧政务能够提升政府政务服务供给的效率和质量,使居民足不出户即可获取政务公开信息并办理政务服务。智慧政务因其网罗
学位
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一以贯之的目标,而加强对政府信任的研究,是走向善治的应有之义。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作为中国面临的一次“大考”,是政府化解危机、推进治理的代表性案例。灾区在救援、重建和发展的过程中都体现着民众和政府的互动,为我们进行政府信任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聚焦”作用。本文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着眼于“非常态”的社会情境,分析了汶川地震灾区群众的社会网络水平和政
学位
城乡融合背景下,城市化与都市农业发展较之过去呈现出更为紧密的互动关系,二者所带来的综合效应也远远大于各自孤立的发展效应,因此,研究二者互动协同发展关系,揭示其作用规律,对于贯彻城乡融合理念,提升城市化质量与实现都市农业多功能发展都大有裨益。然而,目前关于城市化与都市农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观点较为分散、且定量关系与实证研究相对薄弱;实践上由于多头管理、权力掣肘,难免产生矛盾与冲突。鉴于此,本文以成都市
学位
近些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应对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传统的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智慧健康养老能够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实现对传统养老方式的变革,是“健康中国”战略下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新型服务方式。智慧健康养老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更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实践效果进行验证,为其提质增效提供依据。成都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全国水平,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已成人们共识,科学技术创新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竞争的关键因素,是国家之间角力的核心要素,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标志着国家的国际地位。  科学技术奖励政策是决定国家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制度安排,通过施行相应的科学技术奖励政策,让社会对技术的需求得以传递至创新主体,不同科技创造主体的积极性得以调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本
老庄哲学是先秦道家哲学的代表,也是道家哲学的第一期发展,黄老之学是是道家哲学的第二期发展。魏晋玄学的目的是利用“自然”来挽救“名教”,玄学家们通过否定道家的“道”而提出了各自的思想本体,因而在本质上是与道家思想偏离的。隋唐重玄学者通过“双遣”的方法,对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辨”予以了超越,实现了向先秦老庄思想的回归,维护了道家的尊严。隋唐重玄学促使了道家哲学一次质的飞跃,完成了道家哲学的第三期发展,对
学位
人性之谜是古往今来圣哲们孜孜探索的斯芬克斯之谜。人性善恶曾是中国先哲为之倾心尽力的永恒命题。戴震兼采汉宋两家,不仅成为乾嘉汉学当之无愧的巨擘,而且也以宋明理学批判跻身清代哲学之翘楚。本文以戴震人性思想为研究论题,以期领略戴震人性论的要旨,管窥中国人性论之真谛。  首先就戴震人性论背景进行分析。文化方面,由于清王朝注重科举、推行文治与文化专制、思想钳制并行于世,使得戴震既有儒家强烈的科举入仕、求“观
学位